下「竹」功夫 建甌鼓勵企業轉型升級

【本報綜合報導】小滿剛過,福建省建甌市迎來了多雨的季節。在雨水的滋潤下,在建甌隨處可見的毛竹變得更加翠綠挺拔。
建甌多竹。據建甌市委書記陳建新介紹,建甌是首批中國竹子之鄉,全市竹林面積147.3萬畝,年生產竹材3935萬根,毛竹林面積、立竹量、竹材和鮮筍產量均居全國縣市之首。
建甌產好竹。這句肯定來自多位眼光精準的企業家。不管是有著「全國最大竹地板生產企業」之稱的聖像華宇集團,還是中國最早從事毛竹資源研究開發利用的福建大莊竹業科技有限公司,他們都對建甌毛竹的質量豎起肯定的大拇指。
竹多、竹好,建甌還懂得下「竹」功夫。建甌市工業信息化和商務局局長虞樂雄說,過去,建甌竹加工企業以竹筷、竹籤等初級加工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高。隨後,建甌圍繞打造林產工業千億產值龍頭的定位,鼓勵企業轉型升級開展技術研發。竹膠板、重竹地板、竹刨切單板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開始在建甌不斷湧現。
如今,投資5.1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聖像二期項目已於今年4月7日完成了奠基儀式;福建大莊竹業科技有限公司將在今年新上一條總投資1.5億元的現代化重竹生產線;丸美竹木、瑞景、全景、美居等一批優質企業已從福州、閩侯搬遷到建甌城東工業園區。2020年,建甌全市竹產業完成產值142億元。
資源豐富,成果頗豐,但建甌竹產業發展的短板也開始逐步顯現。
福建雙羿竹木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志生向記者表示,目前,毛竹基本是通過人力砍伐。但隨著伐竹工人年歲漸長,這一工作又缺乏年輕勞動力的注入,造成的最糟結果便是滿山的毛竹無人砍伐,竹製品行業原料匱乏。「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技術上的突破來改變人工伐竹的現狀。」
福建大莊竹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海則指出科技創新對建甌竹產業走好「低碳之路」的重要性。「如何提昇竹產業的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作為企業,我們能做的就是積極投身到竹產業的『產學研用』中,繼續與高校開展合作,早日突破這一關鍵的技術瓶頸。」
「伐竹自動化」「全竹利用」「廢料處理」……這些核心技術要如何推動其突破?建甌給出的答案是,集眾人智慧,採眾家之長。
為此,在不久前舉辦的第三屆中國筍竹產業(建甌)高峰論壇上,建甌市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長李儒新,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顧問組主席、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國際竹籐中心副主任李鳳波等多位專家和學者同聚建甌,共論「竹道」。
論壇上,許多專家學者為建甌竹產業的發展給出了建議。國際竹籐組織高級項目官員李艷霞建議深度開發竹生物質能源製備器技術及其配套設施,「握手」能源系統,加大竹生物質能的轉化率和裝載量;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李延軍建議抓住戶外用重組竹發展的戰略機遇,打造全球戶外用材料中心,實現竹子的大規模工業化利用。
陳建新表示,未來,建甌將積極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爭取在探索碳匯交易新業態、助力綠色轉型發展方面走在福建省前列。充分發揮協同創新院竹產業(建甌)分院、省農科院閩北分院、中科院福建省首個STS計劃項目縣市節點等科研機構的技術、人才優勢,突破「全竹利用」「廢料處理」等一批竹產業「卡脖子」核心技術,讓建甌的竹產業生長的「更綠、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