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茶友聚福州 遊古厝話茶緣

【本報綜合報導】20日,在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宮巷11號古香古色的福建華僑主題館裡,來自烏克蘭的外籍教師亞歷山大學會了用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扣三下,表示謝意。他感慨地說:「中國茶不僅僅是飲料,還是文化、傳統和歷史,更是中國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力。」
福建是世界紅茶、烏龍茶、白茶、茉莉花茶的發源地。當天茶會由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是第二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配套活動之一。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法國、德國、西班牙、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烏克蘭、緬甸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茶人」齊聚一堂,共話茶緣。
亞歷山大曾在浙江大學就讀碩士,說得一口流利漢語。來到杭州,他乍然發現,「中國竟然有那麼多種茶,不同的地方還有不同的茶文化」,龍井、碧螺春、普洱、鐵觀音,還有當天品嚐的茉莉花茶……「融入中國的方式就是尊重中國文化,也許就應從瞭解『這片葉子』開始」。
在福州一所中學任教的俄羅斯籍教師葉夫根尼婭也笑稱,自從來到福州工作,她和丈夫都愛上了喝中國茶。「很香、很順滑、很清爽」,她用自己烘焙的俄羅斯茶點搭配中國茶,備受外籍教師們歡迎,「我們打算,疫情結束後我們回國就買茉莉花茶送親人。」
「茶意味著友好、包容和尊重。」在福州任教的德國籍教授維羅妮卡告訴記者,在福州,她帶孩子看病時結識的中國醫生朋友,教會了她和丈夫泡中國功夫茶,如何區分鐵觀音和岩茶,「特別是在疫情時期,我們常常受邀去他家喝茶,是很讓人慰藉的難忘時光。」
維羅妮卡鐘情中國文化,她不但學泡茶、還學打太極。她最希望疫情結束後,親往武夷山「去學做茶」。
在福建省農科院茶葉所所長陳常頌看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茶已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的重要媒介,成為重要的國際交流符號。與此同時,中國茶葉出口需關照「各國茶文化不同」,「需從當地『茶文化的根』出發,順應當地飲茶習俗,多創新、多研製不同茶品。」
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陳紹軍則關注到,大數據賦能、新業態融合正在各大茶產區興起,茶葉加工工藝和新技術應用不斷創新,為海絲茶融合發展提供了科技助力。
澳大利亞澳中國際商會執行會長吳方說,僑是中國茶的傳播紐帶,「濃濃的茶香,承載濃濃的鄉愁。」
「福建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有1580萬人,是中國茶出海可以依靠的力量。」美國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陳清泉說,僅在美國中餐館就逾3萬家,是行銷中國茶的很好通路,「尤其是,祖國大好河山,旅遊資源和茶文化一起推廣,是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好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