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惠八閩 生態與民生共贏

【本報綜合報導】「我們原來是靠山吃山,祖祖輩輩以砍木頭為生;而現在,我們搞林下養殖,養雞年出欄已經達到一萬隻了。」在福建省龍岩市武平縣萬安鄉捷文村,鍾乃平已成為林下養殖大戶,不僅收入穩定,心也安定了。
捷文村是中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簡稱「林改」)的策源地。2001年,捷文村在中國率先開展林改,實行分山到戶,誕生了中國第1號新版林權證。
在林改啟動那年,鍾乃平一家分到了50多畝林地,他決定發展林下養殖業。如今,這片林地上樹木蔥鬱,放養的雞群穿梭林中覓食。
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福建全省林地面積1.39億畝,佔土地總面積的76.08%,其中近90%屬集體所有,是典型的集體林區。
近年來,福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扶持推進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採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觀利用等產業發展。2020年,福建林下經濟利用面積達3176萬畝,產值達706億元(人民幣,下同)。
在武平縣,當地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紫靈芝、林下養蜂為主的林下經濟,種植紫靈芝1.4萬畝,養蜂5.5萬箱,2020年實現產值36.5億元,參與發展林下經濟的林農約3萬戶。
「山林突然從集體的變成了個人的,一開始仍有人偷砍亂伐,但後來大家都怕坐吃山空,開始自主轉型,探索林下種植、養殖。」捷文村黨支部書記李財林告訴記者,捷文村建設了6個林下特色種養基地,成立4家專業合作社和1個村級公司,通過提供產業資金、技術指導和銷售渠道,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現在,一年收入有十來萬(元)。」在政府資金扶持下,捷文村村民謝春榮從養蜂起步,現已擴展到種植百香果、靈芝、獼猴桃、草珊瑚等。
從靠山吃山到不砍樹也能致富,如今的捷文村滿目皆綠,森林覆蓋率已從2001年的78%提高到了2020年的84.2%;也建起了遊客集散中心、農耕文化館、文化長廊,致力發展研學與森林康養遊。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的新畫卷,在這裡徐徐鋪開。
捷文村祗是福建不斷探索、實踐林改,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一個縮影。2020年,福建省森林覆蓋率達66.8%,連續42年位居全國首位;林業總產值達660億元,居全國前列;植被生態質量全國第一,生態文明指數全國第一。
生態補償、林業金融、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一項項改革創新,也在福建先行先試並走向全國。
三明市創新開展「合作經營、量化權益、自由交易、保底分紅」的林票制改革試點,制發林票總額已達1.1億元。南平市順昌縣創新推進「森林生態銀行」建設試點,已辦理林權抵押貸款2.2億元;創新開發「碳匯貸」綜合融資產品,將國有林場4.9萬噸碳匯質押興業銀行,貸款2000萬元。
在林農眼裡,創新金融支持林業發展機制,為他們發展林業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全面深化林改,既提昇生態產品價值和生態環境顏值,也讓他們切實得到實惠,實現了生態與民生共贏。
目前,福建花卉苗木種植面積超140萬畝,全產業鏈年產值突破千億元,花卉出口居全國第一,森林旅遊康養、林下經濟蓬勃興起,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福建實現全省九市一區全部晉級國家森林城市和所有縣(市)全部晉級省級森林城市,改造40個森林公園,建設370多公里森林步道,讓民眾共享林業生態建設成果。
福建省林業局負責人表示,福建將從做大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搞活林業金融產品,完善林業經營制度,提昇林業碳匯能力等四個方面著手,持續深化林業綜合改革,釋放綠色發展新動能。

林改策源地捷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