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刊】兩岸共祭同尊文昌

【記者蔡叔涓四川報導】每年農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誕辰日,備受兩岸民眾尊崇與關注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於昨(15)日文昌帝君誕辰日在四川省綿陽市七曲大山文昌祖庭廣場隆重舉行。

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

文昌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文昌文化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影響深遠,全世界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文昌信仰。而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綿陽梓潼縣已經舉辦過四屆,今年邁入第五屆,也是2021年四川首個大規模、高規格的兩岸交流盛會,現場有兩岸嘉賓數百人在現場共襄盛舉,近50位來自大陸各地的台商、台生與專家學者。

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

在2020年12月梓潼文昌祖庭正式被國台辦批准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這次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上授牌,兩岸同尊文昌文化、共同弘德崇文,將在兩岸文化、經貿各方面交流增進融合與和諧。
此次活動為兩岸共祭、同尊文昌,故在(15)日台灣鹿港文武廟文祠廣場,也同時舉辦台灣盛大祭祀文昌活動,通過視頻傳訊,梓潼現場與台灣近200位基層民眾、學子、和文昌信眾進行了線上交流,相互分享盛況,共祭文昌帝君,共同傳承文昌文化,發揚優良傳統。

梓潼文昌祖庭正式被國台辦批准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開幕式結束後,七曲山大廟正門徐徐開啟,辛丑年文昌祭祀大典拉開帷幕,兩岸代表身披綬帶,肅立注目,按照傳統文昌祭祀「三獻禮」及淨手上香,祈願福澤盛世、國泰民安。
此次活動由四川省台辦、綿陽市政府主辦,圍繞「中華文昌‧巨集德崇文」主題,舉行開幕式、祭祀大典、兩岸學子拜文昌、文創作品展覽、洞經古樂非遺展演、文昌文化研討會和經貿交流等活動,融紀念、文化、旅遊、學術、經貿於一體,既彰顯地方文化特色、又突出兩岸民俗文化交流與經貿融合發展。

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

祭祀大典結束後,兩岸學子在七曲山大廟正殿進行了祭拜文昌、祈求學運活動。下午兩岸嘉賓還前往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梓潼校區文昌學宮參觀該校學生文創作品和「文昌杯」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展覽,並欣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洞經古樂展演。

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四川梓潼舉行。

隨後,兩岸來賓分組舉行了兩岸文昌文化研討會和兩岸經貿交流活動,圍繞文昌文化振興、川台經貿融合發展等主題,發揮「文化搭台 經濟唱戲」作用,不斷豐富文昌文化內涵,以文化軟實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促進兩岸民相親、心相通,有力增進了兩岸基層民眾情感與文化認同。

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現場。

文昌祭祖前一天,成都中醫藥大學的10多位台灣學生參加了「2021台灣學子魅力川北行」活動,這些台灣學生對於四川有省有多元、多樣的歷史文化與傳承,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這次參加了「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參觀了七曲山文昌祖庭大廟,親身感受了文昌文化魅力,實不虛此行!

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現場。

文昌文化交流為橋樑 川台聯繫緊密合作多
【記者蔡叔涓四川報導】近年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備受兩岸民眾重視,這項活動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活動重要品牌,自2010年起四川梓潼連續多年成功舉辦「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吸引大批台灣人到四川綿陽梓潼文昌祖庭。
四川省台辦副主任袁明在梓潼舉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上表示,「北孔子,南文昌」,梓潼是中華文昌文化的發祥地,梓潼縣七曲山大廟被譽為天下文昌祖庭,受到兩岸同胞以及海內外廣大文昌信眾的廣泛認同。文昌文化自元末明初開始在台灣地區傳播流行,得到廣大的認同和尊崇,台灣現有保存完好的文昌宮40多座,供奉文昌君神像宮廟10餘座。
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是引導兩岸人民同心同德、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是兩岸人民共同珍視的瑰寶;文昌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梓潼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家鄉,也是文昌文化的發祥地,近年來,以文昌文化為媒,四川與台灣開展了系列交流活動,搭建起兩岸橋樑、交流兩岸同胞心聲,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四川省台辦副主任袁明。

近年來,四川省為台灣學子到四川展開巴蜀文化體驗營提供平台,積極宣揚文昌文化,梓潼縣還先後多次赴台開展「兩岸文昌文化季交流活動」;同時,2020年12月,國台辦正式批准梓潼文昌祖庭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袁明指出,四川與台灣在許多方面交流合作密切,四川省累計台資企業已達2433家,一大批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青年在四川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四川正凝心聚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徵程,「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相信四川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願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新機遇,深化川台交流合作,深入貫徹落實惠台利民措施,為台灣同胞在川學習生活,紮根四川謀發展、享生活,就業、創業提供良好機遇和環境。


黃清賢。

「崇文行善」是兩岸互信的共同語言
黃清賢/台灣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會理事長
黃清賢表示,這次「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在當前兩岸關係面臨重要時刻,加上新冠疫情的干擾,四川綿陽梓潼還能舉辦如此盛大的活動,難能可貴,而且以兩岸人民都推崇的文昌文化為主題,推進兩岸民眾的融合發展,特別具有時代性的意義。
四川是天府之國,人文薈萃,物產豐饒,他之前就曾經帶領台灣的大學生參訪座談,更曾代表學校前來綿陽的高校進行交流合作。這次活動因為是台灣人也很熟悉的文昌文化氛圍,更是充分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親切。
文昌文化在兩岸被認知的主要內容,包括「崇文、重教、明理、修身、做人、行善」,宣導的思想不但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文化形態,還是彌足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進而言之,這種「崇文行善」的中華文化內涵,正是兩岸人民相互信任的共同語言。
黃清賢指出,雖然當前兩岸關係越來越冷,還有疫情阻滯了兩岸來往與交往,但民間交流腳步並未停止。他說,在現在這樣情況下,兩岸交流更是不能停、不能中斷,現階段兩岸交流可以先透過視頻連線交流,大家聯繫不間斷,像這次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就是兩岸民眾熟悉的共同文化,更是很好的交流元素。
在兩岸經濟的交流合作愈來愈密切的環境下,我們可以藉由兩岸已具有共同語言的文昌文化,促進兩岸文化的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則兩岸人民共用美好生活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是指日可待。

台灣學生伍貞螢。(蔡叔涓攝)

祭典莊嚴典雅 令人印象深刻
伍貞螢/花蓮人、就讀成都中醫藥大學
來自花蓮的伍貞螢是去年八月考上四川成都中醫藥大學,非常高興的到成都就學,因為她本來就喜歡四川、喜歡川菜和吃辣,讀了一學期來她覺得非常適應,這一次他們十多位台灣學生參加2021台灣學子魅力川北行活動,有機會親臨和參與梓潼舉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她覺得別具意義。
伍貞螢說,她在台灣讀書的時候,家人或同學也會在重要考試時,提到要去拜拜文昌帝求保佑,她以前並不知道關於文昌帝君的生平和歷史,這一次不僅僅瞭解了更感受到文昌文化深厚底蘊的部份。
她說,兩岸民眾對文昌帝是同樣的虔誠敬仰,但是,在梓潼這裡感受的文昌文化部份更豐富,祭典現場遵循古禮、古樂進行,氣勢莊嚴又典雅,把民間信俗和行善崇德文化結合一起,令人印象深刻!
伍貞螢表示,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參加這次的文昌交流活動,特別收穫是擴展了見識和視野,她當初會選擇到大陸讀書,自己的規劃就是不排除改天會在大陸就業發展,所以她一方面跟進學校裡的學習,二方面也希望多瞭解大陸發展現況為將來工作做準備。
此外,她自己又是特別愛好歷史文化,這一次的機會為她開啟一扇窗口,她希望改天有機會可以多多參加類似的兩岸交流活動。她自己也計畫善用在大陸讀書求學的時間,除了做好課業精進學習外,便是想多瞭解中華文化和歷史,這個部份四川相當豐富,所以她預期自己會忙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