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巷」制宜 泉州花巷古榕巷啟動立面修繕

【本報綜合報導】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點」要求,泉州市分期分批對29條古城背街小巷進行綜合提升。目前,24條背街小巷市政提升工程基本完工,並啟動首批對花巷、古榕巷等建築立面及景觀提升工作,包括管線下地、歷史建築風貌修繕、兩側建築立面優化提升、街巷景觀綠地營造等。

保留不同時期歷史信息
突出「花元素」特色
遵循古城「見人、見物、見生活」「留形、留人、留鄉愁」的要求,29條古街巷著力挖掘、提升文化元素。花巷的雨水、污水等綜合管線已完工,路面鋪設古樸的青石板,路口還點綴了鮮花盆栽。這條200多米長的巷子,保留著不同時期的歷史建築和文化記憶,有多姿多彩的洋樓、百年歷史照相館、華僑獻出家宅成立的女子學校,還有近年來成為網紅的粉紅色泉州天主教堂,一條小巷有豐富的文化層次,是珍貴的文化寶藏。
「立面修繕的核心還是恢復原貌、保持原真性,保留各個時期的建築信息,盡量用老工藝、老師傅進行修繕提升。針對花巷特色,進行一些花元素的植入,比如地面排水溝的石板雕刻花的鏤空形狀,沿街的立面或者欄杆加入花朵的藝術造型等,在細節處別出心裁展示花巷特色。」項目工程組工作人員介紹,立面修繕的關鍵還是還原古街巷歷史風貌,突出特色和亮點,在提升古城人居環境的同時實施古城活態保護,傳承歷史文脈。

「上溝下管」管線立排法
因「巷」制宜差異化施工
近日,記者在古榕巷改造提升工程施工現場看到,施工人員正在鋪設直徑1.5米的雨污管道。據介紹,該工程於正月初五正式復工,由於巷子比較狹窄,考慮電力通信、給排水管道等的綜合排布,工程採用「上溝下管」的創新管線立排法,最深向下開挖近3米。
「古榕巷完成管線下地後,還將與許厝埕的雨水污水管道打通,這段工程也就完成了。」泉州古城街巷市政綜合提升項目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居民房屋離得較近,確保安全成為首要任務。「施工中,我們密集地打鋼管樁,做好兩側磚牆維護,確保居民樓地基安全和穩固。古城街巷市政管線綜合提升工程在嚴格遵循標準工藝流程前提下,根據不同街巷的特點,實施差異化施工方案,做到因『巷』制宜,呈現不同特色。」
「三月初,街道的工作人員已經上門解釋即將進入立面修繕施工階段,我們每家每戶還收到了《致居民的一封信》,施工單位在信中也說明了工程進度和下一步舉措。我們熱愛古城,希望通過保護提升讓老城煥發活力,也為工程組的各種暖心舉措點個贊。」家住古榕巷的李阿姨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