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廈門社區】巡司頂社區 老舊小區改造 再創社區新活力

【記者蔡淑娟報導】看這個名字「巡司頂」社區,就知道這是一個有歷史故事的社區,而現在,巡司頂社區地處廈港老城區,轄內有廈門破獄鬥爭舊址,有蔣厝、碧山岩寺、慶福寺等人文景觀,及廈門市華僑中學。

巡司頂社區主任葉曉軍資深並了解社區居民需求。

現在的巡司頂社區有一些彎彎曲曲的小路巷,有新舊樓宇夾雜,有老舊的社區和菜市場,有小雜貨店,有小水果店;雖然舊一點但還是有歷史文化底蘊,仍舊把它的舊記憶氛圍,隨這這個特別有歷史意義的社區地名傳承下來。

巡司頂社區疫情防控到位。

「巡司頂」這個地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從清朝初期的「石潯巡檢司」說起。
石潯巡檢司是1661年從小金門轉駐同安石潯,又於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移駐廈門的。當時廈、金兩島都屬同安管轄,巡檢司相當於現今的海邊防派出所,是維護和管理地方治安的機構,巡檢由知縣委派,是九品小官,先後歷7、8任。

居民對自己社區環境自動清掃保育。

當時的巡檢署就建在廈門港,碧山岩前,而巡檢署還有些配套設施,從而帶動和加速了周邊地帶的開發,其背面靠碧山岩的緩坡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個新的街巷,這便是「巡司頂」的由來。

社區居民與思明小學一同潔淨社區家園。

「巡司頂」經歷了300多年的歷史,街巷及周邊發生了幾次大變遷,巡司頂地帶建起了廈門針織廠、水產漁具廠等工廠,聚集了不少人口,後來水產系統,針織廠及廈門水警區陸續在這裡興建樓房宿舍,使巡司頂又熱鬧起來。

社區調解室協調鄰里或家庭問題。

多年下來,廈門的發展逐漸移向濱海公路及許許多多新建無數高樓大廈的新區,巡司頂社區所在的廈港老城區是老化社區,人口和行業、產業都逐漸老化,這樣的社區更重視居民的居住環境和安養照顧,社區治理更聚焦轄內社區環境老舊、硬體設施年久失修、管理服務不到位等民生服務問題。

進到住戶處宣導垃圾分類等活動。

近年來,巡司頂社區在美化社區環境、優化民生服務、強化社區治理做了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立足「近鄰」理念,找準群眾的需求點,串聯居民自治的主線,從替民做主變由民做主,在實踐中形成老舊小區改造再創社區新活力。

潔淨家園

巡司頂社區主任葉曉軍介紹說,因應社區環境老化而成功推動海龍社區等8個老舊社區改造提升,並在經過民意調查訪談建成旭日園、夢溪園等6個社區微公園,也成功為一棟社區老住宅樓改裝好了新式電梯。

這個抗爭舊址曾經拍成電影故事。

她說,這些都是靠先做好社情民意調查,瞭解群眾需求與困難,收集居民真知灼見才能成功推動的,現在的社區自治就是串聯居民自治的主線,從替民做主變由民做主,從替民做主變為由民作主,用精準服務引導增強老舊小區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華僑博物館室巡司頂社區共建單位。

 

廈門古蹟寺廟 碧山岩寺
在思明區巡司頂2號有一座始建於明朝的古蹟碧山岩寺奉祀觀音大士,舊有泉水淙淙,為廈門名泉之一。道光九年( 1829年),藥酒釀造商「萬全堂」於岩後山石上題刻「碧泉」二字。

碧山岩寺。

光緒元年( 1875年),岩下炮局火藥庫爆炸,殿宇傾塌,光緒十九年(1893年)複於岩西建新樓一棟,並葺山門、治庖廚。岩宇兼奉藥王,日常經費由參藥公會補助。至「文化大革命」尚有大殿、前埕、護厝達數千平方米,被居民佔用,寺裡舊岩有崖刻數方, 於今尚存。
2002年住持再籌資重建,大雄寶殿、地藏殿、 藏經閣次第落成,特別是地藏殿內3米高的天然石雕地藏菩薩聖像,頗具特色。

 

熱心人士捐書小學帶動閱讀。

用心聚攏人氣 老社區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記者蔡叔涓廈門報導】一個社區的治理和居民的幸福感,當然不只是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還要有豐富改造內涵,巡司頂社區為了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同時引導志願者積極參與社區治理,讓社區更加安全和諧。

讀報聚會時好傳達政令和反映民情。

在環境改善和關注社區內涵兩方面都要兼顧,巡司頂社區主任葉曉軍說,巡司頂社區存在老舊社區環境條件差、生活不便利、公共設施不足等諸多問題,影響居民的幸福指數。
她指出,老舊社區改造是久久為功的過程,巡司頂社區堅持開展「一巡三問」——什麼問題、什麼原因、怎麼解決,通過網格員、社區志願者的巡查巡訪,摸排群眾需求困難,精確找準問題;通過創新開展「微公益」服務,串聯居民自治為「主線」,從「替民做主」變「由民做主」,做好為民服務的工作。

讀報聚樂部也會為會員居民慶生。

另外,社區通過創新開展「微公益」服務,開設「微課堂」, 努力辦好家門口的社區「微課堂」,由社區志願者發起「微公益」服務,推動閱讀服務與居民需求的有效對接,打造閩南語版讀報聚樂部,開設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定期舉行「話仙法律茶座」,多措並舉潛移默化,營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良好氛圍。
巡司頂社區按照「先行改造、同步建設、長效提升」的原則,利用精細治理的居民「網絡」和志願者,不斷解決社區頑症難題,持續改善老舊小區居住環境,充分激發基層活力。
尤其是因為巡司頂社區的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占很大比例,因此,如何照顧和關懷居家老人,是個重要的課題,希望為老年人開展適合的休閒活動,故在2008年巡司頂社區創建夕陽紅讀報「聚」樂部,旨在豐富社區老年人生活,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打造夕陽紅「讀報聚樂部」由社區老年人自發組織,自行安排,固定每週四下午三點,由4個小組的居民負責人輪流負責組織讀報,為社區居民群眾瞭解時事政治、生活熱點、健康知識提供了學習平台。

社區居民分享閱讀樂趣。

打造巡司頂社區「微公園」,並在微公園投放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在微公園組織群眾進行座談和組織開展「名醫大講堂」「老厝邊」聯誼會等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滿足了群眾日常文化娛樂的需求。
此外,巡司頂社區結合轄區共建單位思明小學、鴻山書院和思明僑聯青委會,以「分享閱讀‧遨遊青園小圃」為主題,作為巡司頂社區書院的拓展和延伸內容,主要做法是將閱讀的時空延伸到家庭、社會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這不僅僅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學會閱讀,並帶動身邊父母、爺爺奶奶一起閱讀,營造人人愛讀書的文化氛圍。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社交聚會減少、宅家時日增加,巡司頂社區通過線上方式開展「雲閱讀」。「雲閱讀」打破了空間的距離,讓優秀的內容通過螢幕,傳播給更多熱愛閱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