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鋸齒 《沙魚劍》 曝光

【記者陳良安鹿谷報導】鹿谷鄉一戶農家收藏一支五十多年四尺一長,三十九鋸齒祖傳《沙魚劍》,據傳是慚愧祖師公到山收斬天上地下一百二十四諸凶神惡煞滅敕令。這其中最令人驚心的「沙魚劍」,也是民間乩童用於「起乩」時,常操持的法器之一。換句話說,鋸鰩正是沙魚劍下物品。

雖然鋸鰩在許多地區都瀕臨滅絕,但其實有些簡單的方法可幫助復育。舉例來說,鋸鰩在被誤捕後,順利存活下來的機率很高,因此如果能將保育策略的重心,放在商業型、生計型和娛樂型捕撈者的基礎教育上,減少拖網或刺網纏上鋸鰩的吻部,就有很高的機率可以保存鋸鰩的一線生機。

儘管鋸鰩的外貌看上去很嚇人,但這並不意味著鋸鰩位居水中食物鏈頂端,因為有一些沙魚和鱷魚等動物,也常以鋸鰩為食。鋸鰩常給人「愛攻擊其他生物」的印象,實際上,野生鋸鰩對人類完全無害,即使有攻擊人類的案例發生,也是因為牠們感覺受到人類威脅,才會出現攻擊行為。

鋸鰩有眼睛視力並不發達,主要是依賴電波感受器作為感覺來源。這種位於口鼻部鋸子周圍的電波感受器,能發出微小的電波,幫助牠們在夜晚和渾濁的水中狩獵。

鋸鰩和沙魚一樣,可以感應到另一隻生物身上的電。透過這種「動物第六感」,鋸鰩能檢測其他動物的電場,找到需要的獵物。鋸鰩為夜間活動的動物,白天通常蟄伏海底,夜間才會出動覓食。比起沙魚來,鋸鰩的體型更像一條魟。鋸鰩的頭部和身體是扁平的,這可能和牠們大部分時間都潛趴在海底的習性有關,但也可能因其他因素而演化成如今的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