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關懷陪伴核心價值 張寶方分享學會自我療癒

「臨終關懷的志工服務核心價值是陪伴。」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張寶方理事長,以多年來在臨終關懷區塊,對來自臺中、彰化、南投、苗栗與雲嘉地區參與「慈濟關懷士」培訓的志工,分享臨終關懷的自處和核心價值。

在關懷課程分享時,張寶方理事長提及,通常個案都很敏感,如果志工的表情或肢體動作僵硬、不自在、眼神飄忽、刻意說某些話,他們都能感受得到。互動若流於表面,便不容易建立起信任關係。

做臨終關懷時,先了解個案過去的經歷,若遇不認識的個案時,需先安定自己的心念,「我是憑著善念和一片真誠的心來關懷,主要的工作是陪伴」,陪伴不需要過多言語,以平常心來完成關懷程序。

然而,做志工難免會遇到委屈、瓶頸、挫折的時候,該怎麼辦?張寶方說,「先停下腳步,重整再出發。」

當家屬面臨家人往生時,都會很悲淒。過去以關懷的角度來說,常會勸人「不要哭!不要哭!」而以現今臨終關懷的角度,志工要自我調適心境,放下對事件或對個案的我執,準備好,再去服務對方。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任其盡情宣洩情緒,什麼時候停止,由他自己決定,不需安慰他「不要傷心」。

不過,悲傷也要有所界限,在這樣的狀況下,工的角度就是「陪伴」與「等待」,唯有跟對方站在一起,以同理心陪著他,才是他最需要的。

張寶方說:「每個案例都是豐富我們生命的老師。」十年前,有一位孕婦在高速公路上遇上車禍,受到很嚴重撞擊,送至醫院時心跳已經停止了。急診室醫師說,必須在幾分鐘內做決定,要不然可能要面臨一屍兩命的危機。

此時,為母則強,當醫護人員為她電擊時,她的心跳馬上有反應,於是醫師在沒有任何麻醉的緊急下,剖腹抱出嬰兒。

之後的一周內,母子曾經被判九次的病危通知,但是母愛的偉大和願力,她靠意志力支撐疼痛的這分堅持,雖然十幾年後自己仍沒有醒過來,卻讓這孩子好好地活了下來。

當時張寶方到醫院去關懷時,家屬沒有心思跟她說話,張寶方說,這時候唯有等待,再找適當時機切入。也因為家屬全力在看護這位產婦,嬰兒必須有人照顧,當時一個月的保母費高達七萬元,於是,經過評估和院方同意後,張寶方自願帶這個孩子三年,直至他要上幼稚園時,才讓他回到原生家庭。

「所以,『關懷』本身是有彈性的,先決條件必須理解對方的需要,才能撫平他們的所需。」張寶方從臨終關懷跨越到喘息關懷,給這個家庭有段喘息的時空,這就是當時對方的最需要。

有學員請問張理事長,「在關懷的同時,如何做到最好?」張理事長說,往往在安寧病房常會看到哭啼傷心至極的悲淒場面,病房內可能擠滿了人,情緒很複雜,此時陪伴的志工該如何自處?

張寶方幽默地說:「所以我常常出去曬太陽!我們在關懷的當下,常常因太投入而沒有自己,當走出病房或院區,就要把它忘了。」張理事長告訴志工,不要把情緒帶回家,要學會自我療癒,這條關懷之路才能走得長長久久,不斷地去付出;唯有放下包袱,才能展現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