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法脈專刊】【證嚴法師說故事】勤修內德 戒慎謙卑

經典有云:「或因四縛造一切罪」。「縛」是綁住了,「四縛」是有四樣事情會束縛住我們,令我們不得超脫,苦不堪言。「見取縛」就是四縛之一。
凡夫的一顆心常常只會看別人,很少反省自己。遇到事情時,自己不先好好自我思考,卻常常被外境迷惑。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思想調整好,不要只是以自己的思惟去設想。
在《百喻經》中有一則公案:有一位先生很滿意自己太太的端莊、嫻淑,但是看來看去,認為太太唯一的缺點就是鼻子長得比較醜。他就想:別的婦女的鼻子很美,我只要把別人的鼻子拿來裝在太太的臉上,太太就很完美了。
於是他真的去割別的婦女的鼻子,回家後又馬上把太太的鼻子割下,想把別人的鼻子裝上去,結果當然是失敗。
在佛陀那個時代,鼻子割下來就沒有了。即使真的可以拿別人的鼻子來裝在他太太臉上,這樣一定就美嗎?其實自然的最美,像這位先生存著虛妄的幻想,這就不對了。
現在的人一樣有類似的行徑,例如看到別人修行修得很好,人人讚歎、人人尊重供養,就覺得自己也差不多,因此一直誇口:「我會什麼、我會什麼」,一直往自己臉上貼金。但是不是真有「內德」呢?自己若有內德,外在行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假若缺乏內德,行為也不能自然,勉強要取得別人的尊重,這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都還沒有到達究竟的境界,大家都還是薄地凡夫,所以要抱著謙卑、戒慎的心,對外境不能貪、不能瞋。若是貪,就被貪所縛;若是瞋,就被瞋所縛;自以為戒行很好,也就為其所縛;以為自己所受持的才正確,也會被束縛了。
學佛應當戒慎謙卑,才不會受煩惱所纏縛。不論在家或出家都一樣,內能自修、自謙,就是在用功,就是在下功夫,所以說內能自謙即是功。內在修養很好,自然會顯現在自己身上、顯現在待人接物上,這就是德。我常常說:「人圓,事圓,理就圓」,做人如果不圓融,做事哪能圓融呢?人與事都不圓滿,道理就不是道理了。
【摘錄自證嚴法師《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中篇〕【正宗分】第三章懺煩惱障】

 

【靜思法語】精勤信受淨國土

每每聽到各地的環保菩薩,說環保、做環保,不只是自己投入,還帶動家人、鄰里朋友一起參與,那樣的歡喜、那樣的健康,師父也同樣感到歡喜。尤其年紀大的老菩薩說,回收物分類有固定位置,不能隨便亂放,所以手腳動,腦筋也要動,才不容易生病,把自己身體顧好,兒孫們也就能放心。

殷勤精進彰顯人生價值

時日總是在分秒間不斷地過去,擋不住也是抓不到,唯有精進。看看這些環保菩薩,手腳俐落,把握時間,很快速地把環保站乾乾淨淨清理好,利用時間趕快再去做其他的事。有的人卻是渾渾噩噩,做事拖泥帶水,時間就這樣匆匆過去了,生命也消逝掉了,這樣的人生價值也因此打折。
這就是我常常在說的,佛法說「精進」——「精」,就是不雜,「進」,就是不退,不只是不退,還要往前,步步前進。
俗話說,「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我也常這樣鼓勵老菩薩們多多出來活動,他們也很聽師父的話,出來做環保,而且跟我分享說,我們如果活動一下,對人類有幫助,我們要守護地球,我們要將環保資源顧好,收回來分類、再製,就能夠減少大地被破壞。我們做得很感恩,很歡喜,幸好師父有慈濟,有環保,讓我們不孤單,讓我們的生命很有用處。

人與天地萬物共生息

老菩薩們聽師父的話,利用生命、時間、體力去做;而師父聽了他們的話,很感動,會覺得他們是在鼓勵我。所以,我多說,他們多聽、多做;他們有聽話、多做,我會覺得有價值,也就歡喜再多說一點。這叫做循環,也就是回向;做出去的,有所得,得到歡喜,得者,德也,所以這又叫做功德回向。
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寶特瓶製成環保紗,再與紡織業合作,製成各種日常生活用品。淨斯人間,利用回收紙餐盒內的塑膠膜,研發出環保連鎖磚。從構想、研發、回收、志工一樣一樣地做好分類,再進入到紡織、建築種種的應用,一層一層、一重一重,這全都是分秒沒有空過,做到了真正乾淨資源回收,將資源完完全全應用到很細膩,不用再一直往地底挖,往海裡掏,耗盡地球資源,總算能夠讓大地喘息休護了。
清淨在源頭,最好我們少用這些物品,若能少用,製造減量,污染就會減少,垃圾也會相對變少。人類如果能夠想得通,吸收進來的常識轉成智慧,那智慧乾淨才有辦法來保護地球,愛山、愛水,人與天地萬物共生息,這就是最和樂、最平安、最美好的菩薩清淨國土。
我們如果人人做得到,這個地方就是淨土了。難嗎?每一個人想想自己,做得到還是做不到?期待大家聽到了,都可以做得到。

有人,有事,才有法

作者:靜涵

在煩惱境界中,我們的心是否能寂靜?
若能平時法入心,就能自然入寂靜法,
時時在寂靜法中,心才能清澄明覺。

時刻要照顧好自己的心念,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要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更是不容易。記得有一次被安排行堂,對於已熟悉的流程及分工,自己算是駕輕就熟。當前往準備早齋的豆漿時,手才剛碰到湯鍋要「上工」時,突然聽到一句「你不要來鬧了!」當下愣住了。

「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對方是在跟我開玩笑嗎?」「應該不是,她的眼神是嚴厲的、認真的……。」這是心中接連的反應。

以前的自己,可能馬上就反駁對方,質問為什麼要這麼說?明明自己是要來幫忙的。但在那個當下,選擇了先反省,是自己的行為,讓對方覺得我不認真嗎?確定自己沒有後,禮貌的跟對方說:「我不是來鬧的 (你誤會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每天可能都會遇到出其不意的考驗,只要找到煩惱的「源頭」,當下「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就可以從學習「轉念」的過程,改善自己的習氣。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修行就是要修得自他兼利,這是我們修行的本分。」有人,有事,才有法,要看我們用甚麼心態去面對。只要每一天打開我們的心門,任何人的一句話,都能夠開啟心中的法門。

一次在主持志工早會時,聽到醫療志工分享著他們被分配到的崗位,服務時遇到的小故事及體會等。最後一位志工提到,他沒有任何定位,因應不同的需求去付出,也是感到很歡喜。

的確是這樣。當無法照顧好自己的心,皆因太執著個人的想法。唯有甘願修行,才能夠看見自己。當我們找不到定位,也許就是最好的「定位」,因為可以有更多方位的學習,發揮慈濟人的「補位哲學」。

殷勤補位,就是願意付出;堅持入群,就是修行的開始。天下的事,是我們的事;修行的事,是自己的事。最重要是自我的察覺,有察覺,就有機會改變,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因為每一個當下的察覺,可以帶給別人正向的感覺,將惡轉為善,廣結天下緣。

證嚴上人開示:「修行不是只有聽法,一定要身體力行,了解後就要精進,才不會永遠停滯在凡夫的無明中,苦不堪。」要將佛法落實在生活,必須要先從聞法開始,而且不是只有輸入(input),還需要吸收、消化後再輸出(output)。透過入群的人、事、物中,學習事理印證。

照顧好自己的心,到底難不難?只要有心就不難。如學習輸入法一樣,找對了適合自己的方法,勤於練習,一門深入,自然可以遨遊法海,遊戲人間。

這才是真正的惜命。

信心、毅力、勇氣

常常說:不求事事吉祥,只求毅力勇氣。人在世間所走的路,哪有條條都是高速公路,行在高速公路上,若自己不注意更危險;即使離開高速公路,也有大街小巷要過。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只求事事如意,是不可能的事;既不可能,應求毅力勇氣。不論遇到任何環境,遇到再困難的事情,都要展現毅力與勇氣。
人人都說:「師父的擔子很重,責任也很重」,我若有一萬斤的擔子,慈濟人一人擔四兩,四人就一斤,四萬人就替我擔一萬斤。若慈濟人能再多一點,就更增加力量,所以我不怕責任重。
慈濟在臺灣從慈善起家,做到現在的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甚至一九九一年開始走入國際救災,是很重的負擔。但我有信心,信心從哪裡來?人多力量就大。既人多力大,更應展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力量,發大心去造福人群。

慈濟四大志業主管同仁於花蓮歲末祝福發心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