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到2025年,泉州將是這樣的!

據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消息,近日,泉州出臺了《泉州市“十四五”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專項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泉州市城鄉基礎設施以城市體檢評估為手段,以提質增效為主線,以新區集聚和古城提質為重點,構建支撐跨江發展、跨域融合、區劃重構、聚城暢通、聚灣強心的現代化城鄉基礎設施體系。
到2025年,初步建成“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城鄉建設綠色轉型成效明顯,環灣核心區城市形象基本形成,基礎設施整體質量、運行效率和服務水準明顯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泉州的夜景越來越美(資料圖)
交通便捷
市區基本實現15分鐘上高速
強化對外綜合交通體系能級,啟動城際/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啟動R1線一期工程前期,爭取“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持續實施“聚城暢通”工程,推進高(進出城高速公路)快(城市快速路)一體化,打造“一環城、兩環灣、多向放射”快速交通體系,突破組團聯繫通道,完善內部路網級配,提升城鄉公共客運服務,實施“三微(微樞紐、微循環、微整治)、兩新(新慢行、新停車)”城市交通品質提升工程,推進“369”交通圈生活圈產業圈的建設。到2025年,在市區內部基本實現15分鐘上高速,重大交通樞紐高快交通體系全覆蓋,新增城鄉公共停車泊位共3萬個。

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資料圖)
園林綠化
新建公園綠地500公頃以上
重點推進實施“十百千”工程(十平方公里郊野公園,百里綠廊,千里綠道),開展綠滿泉城綠化提升行動,構建“山水園林、文化園林、百姓園林、門戶廊道”,到2025年,泉州市建設提升15個郊野公園(10平方公里),建成“兩高”沿線綠色生態空間和沿線可視界面城鄉風貌生態長廊50公里以上,建設依山、傍水、串聯城鄉、泉州特色文化功能突出的福道500公里。泉州市域範圍新建公園綠地500公頃以上,打造700個以上口袋公園、各類遊園和小微遊園。基本形成山水融城生態連綿帶,構築水清岸綠堤美、可親可遊生態體系,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泉州的城市魅力不斷增強(資料圖)
居住品質
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社區改造完成
全面完成泉州市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社區改造,同時開展2000-2010年建成的老舊社區摸底工作,並逐步開展改造工作。統籌推進泉州市32個片區的有機更新、片區滾動開發,提升綜合承載力和創新要素集聚力。以泉州灣為核心、東海為主中心,建設“兩江一灣”海絲新區。到2025年,東海“海絲總部門戶”功能基本形成,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古城“三片一軸”整治提升全部完成,全力創建世界遺產典範城市。

老舊小區改造不斷推進。(資料圖)
生活污水
系統推進城鄉污水治理
大力落實“兩江一帶”生態保護行動,持續推進汙水處理提質增效,統籌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系統推進城鄉污水治理。補齊汙水處理能力短板,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全面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積極開展再生水利用。加強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基本實現鄉鎮生活汙水處理以縣域為單位捆綁打包市場化全覆蓋。

街道乾淨整潔(資料圖)
環境衛生
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完善垃圾分類制度和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啟動環衛一體化改革,加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進一步鞏固“廁所革命”成果,健全公廁日常管理長效機制。

天然氣管網建設不斷完善(資料圖)
城鎮燃氣
推動天然氣管道“縣縣通”
加快燃氣管網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兩氣一網”格局,推動天然氣管道“縣縣通”。加快城鎮餐飲集中區“瓶改管”和燃氣管道建設,穩妥推動燃氣下鄉,開展農村集中村居管道供氣試點,形成以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輔的城鎮燃氣氣源多元化供應格局。

泉州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資料圖)
智慧城市
建設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
加快推進基於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引領城市轉型升級,推進泉州城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更加聰明、智慧。到2025年,基本建成泉州城市資訊模型(CIM)平臺、房屋建築工程網格化管理、水務大腦和智慧城管,初步實現對重要區域市政基礎設施運行數據的感知和採集。

充滿希望的泉州(資料圖)
城市管理
城市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加強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保障。加快形成多元化協同共治管理模式,推動城市管理向精治轉變。完善“網格化+職能應用”服務管理模式,推進市容市貌和無障礙環境整治提升。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範、安全有序的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