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不敢想像的疫情未來式

台灣本土新冠疫情屢創新高已經來到每天1200例以上,幾乎到處都有確診者足跡,一出門不小心就被匡列居家隔離,這是台灣二年多來所沒遭遇過的情況,指揮官陳時中也不排除這一波疫情會有累計一百萬人確診,一旦確診者破百萬人,若致死率介於南韓和香港之間,即百分之零點一二到零點七,推估最高死亡人數會約有七千人。指揮中心對於Omicron病毒已經抱持不清零、而想與之共存的態度,到後來會不會演變成不可控的疫情,醫院無法負荷、急診室走道擠滿病患的真實情景再度上演,未來真的不敢想像。
從香港、上海、韓國的先例來看,Omicron病毒就像海浪潮水一波波湧上岸來,上海封城也抵擋不了病毒的日益擴散,每天高達二萬多人的確診數,讓醫療體系崩潰,截至目前,上海已有方艙醫院床位約20.4萬張,在建的方艙醫院計劃近期開放床位3.5萬張,合計約24萬張。而台灣目前病床數約只有六千張,指揮中心看著確診數一天天的增加,對防疫管制措施依然保持鬆散的態度,八大行業場所夜夜笙歌、夜市逛街男男女女摩肩擦踵邊走邊吃。因為指揮中心不把Omicron病毒當一回事,一再宣傳確診者多是輕症毋須恐慌,民眾也就不再將防疫看成是嚴肅的事情,這就不難解釋為何確診數每天攀新高。
確診數不斷攀升,疫情指揮中心每天的記者會只公布這些數字,卻沒有升高疫情管控,這些數字就沒有太大意義了。專家認為,現在與過去整體清零不同,病毒共存的防疫主軸是以「檢測代替隔離」,而且要同時進行三種檢測,分別是廣泛且持續的滾動式核酸或抗原篩檢、在社區廢水中規律且持續進行新冠病毒監測,還有確診者的病毒基因定序。不過陳時中卻不以為然,他認為目前疫情防控的重點在減災,強化疫苗施打、藥物整備、輕重症分流順暢是目前最重要的事。陳時中的作法偏重在確診後的醫療作為,卻根本忽視如何防微杜漸,如何讓疫情不要急遽擴散。
陳時中防疫指揮官的角色,的確有助於他的參選,但是他卻把這個職務的功能當成選舉工具,他不敢開罪生意人、不敢開罪八大行業、不敢開罪百工百業,即使疫情日日攀高,他還是不準備調整管制級數。甚至拿日本、香港、南韓的例子來說,台灣二千三百五十七萬人,染疫人數將達到九十八萬九千人;若以香港染疫率百分之十五點六、韓國百分之卅,或世界各國染疫率約介於百分之十到廿估算,台灣總確診人數一定破百萬。這麼說是以防日後台灣醫療崩潰的推託之詞,陳時中就是只在意選舉。
其實真正的專家就建議,要控制疫情、重症清零,要減災、避免醫療崩潰,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疫情警戒等級;也有專家建議台灣應在2級與3級警戒間,增設2.5級,即為部分停業、部分停課、在家上班,才能有減災的效果。在面臨指數級爆發Omicron海嘯前夕,台灣目前的警戒層次實在太低了,台灣除了戴口罩,對於人員流動沒太多限制,境繞、歌唱、餐聚、舉選,阿公店、八大行業、男模會館、商務酒店,夜夜笙歌不斷。台灣警戒會這麼低,根本問題就出在陳時中要選舉。
要避免對經濟的衝擊有很多方法,不見得一定要停止所有開店營業項目,比方可以從限制「高風險」活動和場合開始。台灣有過很多次群聚事件,哪些地方是高風險場域民眾心知肚明,不需要完全限制經濟活動,只限制一部分的行業,給予補助,這樣人民比較能接受。貪戀選舉民調,陳時中會害死台灣、讓更多無辜無法打疫苗的人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