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生菜放在燈箱裡賣」,這是最近江蘇南通市民在火鍋店消費時發現的新鮮事物。這種生菜不僅個頭大、品相好,而且口感脆、水分足,成為年輕食客熱衷打卡的「網紅菜」。
這些生菜並非傳統種植,而是產自當地首家「植物工廠」。這種生產方式讓土地裡生長的蔬菜成了流水線上的產品,既以工業思維帶動傳統農業突圍,也為中國鄉村振興助力。
「植物工廠」所在的南通市通州區十總鎮是一個傳統農業鎮,9萬餘畝耕地約佔全鎮面積92%。近年來十總鎮不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解決了長期以來灌排水系不暢、工程不配套、道路不通暢等問題,也為集約化生產、機械化作業、產業化經營奠定了堅實基礎,新建項目區規模經營比例已達60%。
沿著鄉間小路行至二爻社區,一座高大的玻璃幕墻建築出現在眼前,在周圍的傳統農業大棚襯托下顯得鶴立雞群。進入其中必須穿上鞋套,經過風淋室等消毒程序,與其說是種植基地,倒更像是進入了一個大型實驗室。
「這些菜最大的優勢是不使用任何農藥,所以育苗和生長過程要盡可能隔離病菌和蟲害。」基地負責人、北京眾拓星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亮解釋說,通過苗床代替土壤,鋪上特殊的地布,像安全島一樣將植物和外界環境隔離開。
與傳統蔬菜種植相比,植物工廠體現出明顯優勢:無需佔用大面積的土地,且不受環境條件限制,可在城市停車場、室內等地全週期、大規模生產。更為重要的是,這家佔地10畝、年產120噸生菜的植物工廠僅需要4名工作人員。
「這不僅化解了人口快速增長與土地資源短缺、耕地日益減少之間的矛盾,更回答了『誰來種地』的難題。」十總鎮鎮長錢亮說。
植物工廠是通過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實現農作物連續生產的高效農業系統,不靠陽光,無需土壤,不灑農藥,依靠營養液和人工光照,在潔凈栽培空間內,通過計算機控制,使植物在短時間內快速生長。
儘管中國植物工廠的起步相比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迅速普及發展。
記者在植物工廠看到,一棵棵生菜整齊地生長在距離地面1米多高的栽培床上,隱隱還能聽到流水聲。這些水聲來自苗床下的營養液,相當於生菜的「配方奶粉」。
「因細纖維含量高、水分足,水培蔬菜口感脆,非常適合生食;還可以通過營養液調節生產功能性蔬菜,例如生產低鉀蔬菜供給腎病患者食用,低糖蔬菜給糖尿病患者食用。」王春亮介紹,通過人為調控精準施肥,蔬菜營養更為全面,避免了土傳病害、蟲害、重金屬殘留問題。
據介紹,通過人為調控光照時長、溫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可明顯縮短苗期,也不再擔心雨雪天缺光導致菜苗徒長,可實現全年穩產,一年采收至少14茬,是普通蔬菜種植效益的8到20倍;而且植物工廠採用潮汐式灌溉,每天只需灌溉2次,非常節水節肥。
不過,由於使用全電設備,植物工廠日耗電約700千瓦時,夏季峰值甚至突破1000千瓦時,能耗偏高和供電穩定性是工廠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
國網通州區供電公司十總供電所所長唐國飛表示,為了保障水肥、光照系統穩定運行,除了每天線路巡查,還定期對配電房、內循環風機等用電設備進行體檢,供電部門正在為植物工廠爭取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優化能耗問題。
在工廠控制室內,溫度、濕度等各項指標在顯示屏上清晰可見,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工作人員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輕鬆實現施肥、灌溉和各項指標調節。「植物工廠的建設與管理已經初步實現了工業級標準化與無人化。」王春亮說。
二爻社區黨總支書記曹秀春認為,植物工廠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形式,對招引同類高質量的農業項目有示範作用,同時數字化的農業作業方式有利於吸引年輕人返鄉務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