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七里海濕地修復保護 重現和諧共生

【本報綜合報導】七里海濕地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的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區44.85平方公里,緩衝區42.27平方公里,有蘆葦約6萬畝,水域3.5萬畝。區域內,河道縱橫,溝汊交織,沼澤遍地,窪地廣佈,葦草叢生,草木竟秀,百鳥雲集,魚美蟹肥。
2017年,這裡曾因「在核心區和緩衝區違法建設濕地公園」而在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中被「點名」。對此,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中央環保督察回饋意見整改落實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發展問題,推進整改落實工作。
寧河區委、區政府抓住病根施治,徹底打通濕地生態系統的「任督二脈」。
打通「任脈」,就是要解決「人」的問題,即解決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問題,還濕地以安寧。為此,寧河區堅決關停「4A」級景區——七里海濕地公園,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拆除違建點位230處、遷出墳塋856座、恢復濕地1582畝,緊鑼密鼓實施保護區內5個村、2.5萬人生態移民工程。

天津七里海濕地草木竟秀,百鳥雲集,魚美蟹肥。

將34條通往濕地核心區道路全部封堵,並修建了49公里長的環海圍欄,構築起守護野生動植物的堅實壁壘。同時,下大力氣保葦增綠,流轉核心區6.84萬畝、緩衝區5.56萬畝土地,全面拆除堤墊和種養設施,結束了長達30多年的「村自為戰、割據管理」局面。恢復濕地植被2萬畝,營造淺灘1.5萬畝,新建改造鳥島20餘處,放流魚苗及成魚200萬尾,豐富了濕地生態結構。
同時,以七里海濕地為核心,將區域內一、二級河道以及與之連通的干渠、支渠、斗渠堵點全部打通,將截道養殖全部清退,通過依法有效治理,實現了讓水系連起來、活起來,讓水質清起來、淨起來。目前,寧河區境內河道水質已由當初的劣五類全面提升至近四類,部分河流水質達到了三類標準。
生態好不好,濕地裡的動植物最有「發言權」,當前,七里海的鳥類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了目前的258種,數量由原來的20萬-30萬隻增加到50餘萬隻;曾在七里海消失十多年的珍惜鳥類震旦雅雀、中華攀雀、文須雀、北長尾山雀等又重新出現。實施濕地修復工程後,經監測,七里海濕地野生植物達到153種,且覆蓋面積明顯增加。野生植物群落,包括香蒲、荊三稜、稗子草等,過去僅有少量分佈,如今已形成眾多的片區集中分佈。如今,自然野趣之美已成為七里海的常態。
寧河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俵口鎮為示範點,大膽探索出了一條「低成本、可複製」的鄉村振興之路,為美麗的七里海濕地鑲上「金邊兒」。
2020年,俵口鎮共清除垃圾千餘噸,拆除違建400餘處,疏浚溝渠30餘公里,建成「四好農村路」20公里,實施8個村戶廁改造4000餘座,飲水提質增效、污水管網入村入戶做到全覆蓋,實現了村莊環境大變樣。同時,突出「留白留綠留璞」,充分徵求群眾意見建議,不搞過度規劃、過度硬化,不栽植名貴花木,讓環境整治更接「地氣」、更得民心,保留農村自然之美、樸實之美,俵口鎮8個村全部創建為市級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和重點,俵口鎮以「生態立鎮、產融興鎮」的理念,不僅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進一步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品質、效益。

智慧農業現代產業園區。

2020年12月,天津市寧河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通過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組織的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正式入列「國字型大小」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2019年全國批准創建的52個產業園中一次性通過認定的25個產業園之一。
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產業園建設的「智慧農業平台」專案,建立智慧農業大資料中心和綜合管理服務系統,運用大資料、智慧設備、雲服務、「互聯網+」、區塊鏈等新理念打造智慧園區,建立了186個物聯網點位,完成農業雲平台基礎平台、大資料分析、農產品品質追溯、專家線上平台、農業資訊服務、移動端APP、智慧農業微信公眾號、農業遙感大資料監測等九大系統版塊的資料結構設計開發和視覺化介面設計,帶動全區智慧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