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綜合報導】「茶葉種在是高山,山清水秀在青山,黃鶯飛來樹上叫,姐妹來叫摘茶青……」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九都鎮九仙畬族村裡,一座座小洋樓林立,村民們對歌的歌聲縈繞在村裡村外。
「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家家戶戶門前屋後乾淨整潔,以前的生活和現在是沒法比的。」村民蘭珍德笑著說。
九仙村位於霍童溪沿岸,畬族人口占65%,是個典型的少數民族村。30多年前,整個村掛在半山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滯後,村民們住的也全是茅草房。

「以前的九仙村都是山路,我們靠砍柴和種點零散的茶葉維持生活。」回憶起過去的苦日子,九仙村村委會主任鍾羅德記憶猶新。
1987年,九仙村遭遇罕見的泥石流災害,賴以生存的家園不復存在。通過災後下山重建、造福工程擴建和鐵路項目征遷新建,並借助城鄉融合發展之機,九仙村走出了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畬族鄉村振興之路。
層層疊疊的梯田,連綿起伏的茶園,交織成九仙村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卷。如今,九仙村正投入建設佔地面積4畝、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暨倉儲物流項目,促進茶葉規模化生產加工,提高茶葉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九仙村駐村第一書記鍾奶恩告訴記者,預計廠房建成後,將增加村財2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並帶動全體村民就業。該村還要加強自我造血功能,大力推廣茶產業發展新模式,建立茶葉精加工生產全鏈條;發力山地林竹與果業,合理利用這一片生態資源寶庫。
隨著衢(州)寧(德)鐵路支提山站的建成開通,九仙村從過去交通封閉的山區畬村,躍居為無縫對接火車站及鎮城配套站前廣場、通站道路、公交停車場的九仙交通樞紐,距九都鎮鎮區僅2公里,與寧德中心城市車程時間僅為半小時。
交通路網不斷完善,不少村民也謀劃起了致富新路,紛紛辦起以畬家粽、烏米飯、紅燒豬蹄等畬族特色菜為主的農家樂,民宿和便利店等。村民雷挺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的「畬家韻味」農家樂去年11月開始營業,月收入高達4萬多元。

「難得有機會在家門口就業,不用去外面打工就有穩定的收入,我們一家人都很滿足。」雷挺珍說。
九仙村堅持畬家風貌綠化美化家園,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完善各類公共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提升少數民族村落的保護與發展,讓村民安居樂業。
「環境好了,村裡畬家人的生活也慢慢富起來了。」鍾羅德說,2020年九仙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