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建黨一百周年大會上表示,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自己的路,是中共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中共百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他強調絕不接受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展現大國風範,也給醜陋無恥的美英澳國妄想回到二戰後霸權一記當頭棒喝。
美國居高臨下的姿態永遠放不下來,美國的整個全球戰略就是不能容忍任何一個向美國霸權挑戰的崛起實體存在;美國人從心理上很難接受一個非西方的、非基督教的、非西方式民主體制的,又有獨立的自主外交和獨立的核打擊力量的大國。美國始終覺得中國大陸是個威脅,川普時代對大陸的敵意在任內末期突然變本加厲,如今的拜登則是自覺美國國力消退的心虛,操作集團反陸更是不遺餘力。
拜登上任後極力對昔日盟國「拉幫結派」,在東亞企圖連日韓制中,長期為美國走狗的日本自是樂得當馬前卒,甚至張狂表示在台海生波時,將出兵「保護台灣」。但韓國對於拜登的拉攏顯得冷淡,顯然自有盤算。韓國長期經貿上仰賴中國大陸,跟日本又是世仇,殊不願跟日本沆瀣一氣充當美國搖旗吶喊打手。另外,韓國總統文在寅視與朝鮮統一為任內一大志業,自不願與美日過分親密觸怒朝鮮,甚至引來蕭牆之禍。
美國在東亞的鐵三角破局,在歐洲北約的合縱也不符理想,歐盟中兩大德法各有主張,不願跟美國同路對抗大陸。先前德國總理梅克爾跟法國總統馬克宏都跟習近平進行視訊,談到諸多彼此之間的合作計畫,看在拜登眼哩,當五味雜陳。
拜登也想拉攏俄國破解中俄的良好關係,6月間拜登和普丁高峰會,卻頻碰普丁軟釘子。普丁還直指美國過於自信、對北京和莫斯科構成威脅,並說美國正在「走蘇聯老路」。
普丁不客氣直言說:「作為蘇聯的前公民,讓我告訴你,帝國的問題在於他們以為自己如此強大,他們能夠不在乎誤差和錯誤。;但是問題會不斷積累。到了某個節點,他們就無以為繼。美國現在走蘇聯的道路,他的腳步如此自信和堅定。」
冷戰期間為什麼美國和中國能夠接近、共同對付蘇聯?一般分析都認為,主要原因是當時的蘇聯對美國和中國都構成了威脅。而在目前的中美俄三角關係中,是美國讓俄羅斯和中國感到了威脅。
國際分析認為,習近平提倡的「民族復興」與普丁重振俄羅斯世界大國地位的夢想頗有異曲同工之處。中俄共同的大國情結讓這兩個國家在對美關係上訴求相近。北京和莫斯科原本都想既與美國改善關係,又不必過分屈服於美國;中俄的連橫關係,無形中破解了美國與其盟邦的合縱運作。
一向對中國不友善的《經濟學人》最近刊登一篇意義深長的文章,以「拜登的新中國信條」(Biden’s new China doctrine)為題,直指拜登對陸政策,將傷害美國,並且導致盟友離異。文中分析拜登團隊的「中國信條」基礎,在於相信中國大陸對共存較沒興趣,而是比較想稱霸,因此美國政策的任務就是要挫敗中國大陸的雄心,美國將在氣候變遷等領域和大陸合作,並在其他領域予以反制,方法就是在國內外與盟友截長補短,強化經濟、科技、外交、軍事及道德影響力。這也是拜登操作國際合縱抗陸的基礎。
但問題之一是拜登對「威脅」的定義,因為美國政治兩極化,拜登企圖以塑造對手重燃全國團結,實為錯誤算計,因為共和黨未必支持拜登的理念;此外,拜登在以對陸強硬的語言爭取國內支持時,卻不一定能贏得其他盟邦的認同,畢竟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的經濟強權,盟友也會評估與大陸敵對時對自己的利弊,拜登可能高估了美國的影響力。
大陸崛起後,強烈的民族主義促成全國大團結,面對美日等地挑釁,更希望政府能強硬以對。中俄等的連橫對抗美國操作的西方合縱,是新型的大國博弈。台灣處於棋局之間,又顯得何其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