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民進黨在推動台獨與抗中去中的路線上可謂不遺餘力,從國際外交戰場到國內政治操作,其手段與力度不斷升級。如今,綠營對國民黨立委發動大規模罷免行動,標誌著其策略已經從對外轉向對內,試圖在島內徹底壓制任何可能妨礙其路線的聲音。然而,當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美中競爭持續升級,烏俄戰爭仍在進行時,民進黨政府似乎過度自信,甚至對美國的保護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這樣的迷思下,台灣可能正無意間走向一場無法回頭的「梭哈賭局」,將全體國民的生命財產置於極端風險之中。
美國對台灣的承諾究竟有多堅實?這是台灣應該冷靜思考的問題。華府的對台戰略長期以來都是「戰略模糊」,即不明確承諾是否會在台海戰爭中直接出兵,儘管過去美國政府曾多次表示「若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協防」,但這樣的表態更像是戰略嚇阻,而非具體承諾。
回顧歷史,美國在阿富汗撤軍時拋棄盟友的決策,以及對烏克蘭的軍援模式,都顯示出對盟邦的支援有極限,並不會無條件地為他國的生存投入自身國力。烏俄戰爭的教訓值得台灣深思,美國與北約選擇支援烏克蘭的方式是軍援與情報支援,而非直接出兵與俄軍作戰,台灣若爆發戰爭,美國的支援模式是否會與烏克蘭相同?若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台灣需要承受的代價將極為慘烈。
當前,民進黨政府似乎對這樣的風險視而不見,反而將所有政治籌碼押在「美國不會棄台」這一假設上。無論是從擴大軍購、加強與美國軍事合作,到推動「全民皆兵」的後備軍改造,這一系列措施的背後,都隱藏著極大的風險,如果美國的承諾最終只是象徵性的,或者支援力度不足,台灣將成為這場賭局中最大的輸家。
從國內政治操作到國際戰略佈局,民進黨的作為更像是一場孤注一擲的「梭哈」賭局,然而問題是,這場賭局的賭注並非民進黨自己的政治生命,而是全體台灣人民的未來。當政治狂熱凌駕於現實判斷之上,當對美國的信仰取代了冷靜的戰略思維,台灣終將面臨戰爭直球對決的可能性,而這場賭局,台灣贏得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