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上台後,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將面對更嚴苛考驗。賴清德選前雖然倡言維持現狀,但執政後實際政策卻顯示出更強烈的獨立性,這一總體趨勢對兩岸關係的緊張及國際環境的適應均帶來深遠影響。
賴清德再三強調台灣的主體性,讓兩岸關係在短期內出現緊張,大陸對於賴清德上台後的言論與其兩岸政策的變化表現強烈不滿,藉由加大對台的軍事威脅,企圖以具體的行動來回應賴清德破壞兩岸安定的錯誤政策,軍事上採取在更緊逼的環海演習,讓台灣倍感壓力,這種情況不僅讓賴政府面臨不少批評與恐懼情緒,也讓台灣民眾對未來不確定性加大,隨之而來的是政治氛圍的變化,甚至影響到了社會的穩定性。
此外,賴清德的政策也引發美國對台政策的微調,儘管拜登政府視台灣為亞太地區的重要戰略夥伴和防線,但賴清德強硬的獨派立場,使美方必須在支持台灣和考慮與中國的關係之間尋求平衡。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雖然提高了對台軍售,增強了與台灣的防務合作,但同時也強調希望兩岸雙方保持冷靜,避免衝突的爆發。這種看似支持的態度,其中隱藏的微妙平衡卻讓台灣的立場更加艱難,既要迎合美方的期待,又要防範來自中國的壓力。
賴清德政府強調「強化防衛自主性」,表面上看是為了提升台灣的安全保障,但這一政策的實施卻可能導致事態的惡化,尤其在軍事層面上對中國的挑釁會有所增加。不少專家學者們呼籲擔心,這種策略不僅會使台灣深陷軍備競賽的漩渦,還可能導致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此時,台灣是否能在不激怒大陸的情況下,增強自身防務力量,也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另從經濟上來看,隨著兩岸關係的緊張,台灣的經濟發展也難以避免地受到衝擊,尤其對中國的貿易一向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兩岸的緊張也使得企業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將日益明顯,導致許多企業對未來經濟形勢變得謹慎,包括市場的需求、供應鏈的安全等,這些都可能會影響到台灣的整體經濟成長,而在全球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兩岸的緊張局勢一但有爆發衝突的跡象,勢必引起投資者對台灣熱情的減退,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會加劇經濟回暖的難度。
在此背景下,賴清德政府後續的兩岸政策和川普的態度如何發展,將是決定台灣未來走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川普以揚言要收保護費,賴清德與其過度倚美,不如保持與大陸的溝通與對話,尋求和平解決爭端的可能,而美方亦需要在支持台灣與維護中美關係之間尋求一條平衡之路,以避免局勢的進一步惡化。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積極尋求與各方的對話與合作,以達成穩定的兩岸關係,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而隨著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台灣的立場將更加複雜,能否在此艱難時期中找到一條平衡之路,將考驗賴清德政府的智慧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