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邀請到臺灣工研院院士暨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華碩集團共同創辦人童子賢先生,為全球人醫菩薩及慈濟家人分享全球產業發展及國際局勢。
童子賢提到自己對AI的看法:「AI就像二十幾年前的網際網路(Internet)一樣,帶給我們很大的數位創新跟新視野,也包含產品跟企業創業的新機會。」
童子賢指出,AI在2016年3月第一次引起世界注意,當時Alpha go(人工智慧圍棋軟體)擊敗了世界排名第三的韓國棋士李世乭,大家驚訝發現電腦也會下圍棋!
童子賢解釋,其實驅動AI進步的力量是「大數據、演算法、強大的算力」。電腦讀很多的棋譜沒問題,因為它的記憶容量比人腦大,即使讀一萬個棋譜也不會累,這個就是大數據。
童子賢表示,演算法則是電腦將這些棋譜資訊讀進去後,需要去解讀、思考,經過學習得到結論,所以AI就像小孩子一樣,可以吸收學習人類的知識,在圍棋來說,就是電腦讀了棋譜學習之後透過演算法得到自己的能力。
童子賢提及,最後一個力量是強大的運算力,也就是AI在經過複雜演算法跟大量資訊運算時,背後的電腦必須非常強大,這必須得力於精密晶片的進步,臺灣尤其是台積電在晶片製作上有很重要的貢獻。
童子賢也說,2022年Open AI推出Chat GPT,整個AI風潮突然大爆發,因為以往的AI只有工程師或設計師可以使用及讀懂,現在AI的能力卻下放給每一個手機、筆電、桌機,未來十年可能連家裡的冷氣遙控器到洗衣機、冰箱等家電,AI會無所不在。
童子賢舉了另一個例子,2023年7月《Nature(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Google所發表的論文,是使用生成式AI軟體去產生的醫學報告,當使用者拋給AI各式各樣的醫學醫療問題後,它可以很快寫出一篇論文,而這個論文經過專業醫師和醫療機構評鑒準確性達到92.6%,相當於成熟醫師的水準。童子賢院士說:「如果持續把各種醫學資訊知識、實際醫療案例拋給它,不知道會成熟到什麼樣的程度,這就是AI可以期待的地方!」未來可能也可以期待AI跟達文西機械手臂合作,或是透過AI與智慧機械及人工外骨骼的製作,幫助癱瘓或脊髓損傷病人重新站起來,開發愈來愈進步的智慧醫療。
接著,童子賢分享多個產業的產值及發展,然而現今最應重視的是淨零排碳的新產業。童院士說:「我曾經非常想要以種樹救地球、救臺灣。」根據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莊振義副教授統計,每公頃森林吸收碳估計為9.7公噸,因此需要六個臺灣大小的森林才能平衡臺灣的排碳,所以種樹減碳是不切實際的。真正防止地球暖化,需要引導促成綠色經濟崛起,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都是未來的產業重點。
童子賢舉例,特斯拉(Tesla)今年九月的市值已達到七千兩百億美元,遠超越其他老牌汽車公司;因應電動車的崛起,歐盟各國家地區也要求會員國在2025年前將主要幹道每個60公里安裝一處充電裝置,以供應電動車使用,美國各州和地區也開始訂定禁售燃油車的時間,如美國加州訂為2035年禁售燃油車。
如今,全球各個國家地區皆積極著手推動新能源(核融合、太陽能、風力),其重點就是希望可以解開排碳與暖化的問題,童子賢院士說:「我的結論就是防止地球暖化,追求世界和平。世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