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運動心肌缺氧 醫師建議中高齡民眾以和緩心肺運動取代

【記者陳榮昌大甲報導】台中市大甲區名熱愛運動,48歲的楊先生,今年3月晚間與友人打網球時,突然暈倒在地,甚至一度失去呼吸心跳而OHCA,幸好現場有人懂CPR,急救後緊急送至大甲光田綜合醫院治療。

心臟內科吳星輝醫師表示,楊先生到院檢查時,心電圖未顯示心肌梗塞或缺氧的現象,心臟超音波檢查也正常,團隊先以低溫療法為楊先生減緩腦部缺氧的狀況。在經過後續檢查,發現患者的左前降支完全阻塞,幸好經過左前降支冠狀動脈經血管成型術併藥物支架置放後,阻塞血管完全恢復暢通,楊先生也恢復健康而出院。

吳星輝表示,這名患者的狀況較為特別,一開始送至急診時,因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並無明顯異狀,再加上當時測出出楊先生罹患COVID-19,一度懷疑楊先生是因新冠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或心律不整,因此先讓楊先生先使用低溫治療加抗病毒藥接受診治,等到楊先生的COVID-19的病情痊癒,團隊開始發揮「柯南」般的精神,為患者找出呼吸心跳停止的原因。

在檢測過程中,團隊發現患者有高血脂的狀況,高度認為患者應該是因冠心病引起的心室顫動。經心導管檢查確認該名患者的左前降支完全阻塞,完全靠右冠狀動脈供應(TIMI-3)血液,雖然患者在一般生活時未有異狀,但當持續地激烈運動時,就會出現血氧不足,引發心室顫動而失去呼吸心跳,幸好急救過程相當順利,最後也找出血管的阻塞之處,楊先生也因此恢復健康而出院。

為何楊先生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平時卻沒有任何症狀?對此,吳星輝解釋,患者左前降支完全阻塞應該是慢慢形成,因此讓右冠狀動脈末端慢慢產生側支循環,逆向供應血液給左前降支(TIMI-3)。因此平時生活作息幾乎不受影響,然而當患者大量或是激烈運動時,僅靠一條血管輸送血液就不夠。

吳星輝另以塞車做比喻,當主要幹道塞車,若車流量(血液需求)不大,車輛可以轉從其他道路到達目的地,但萬一車流量大(血液需求大),另一條道路也無法消化這麼大的車流量時,該區的交通就會因此癱瘓。

由於適逢暑假,是戶外運動旺季。吳星輝提醒,民眾除了定期做心血管或血脂相關的健檢外,50歲以上的民眾,也盡量少做時間過長、或太過激烈的戶外運動,因為許多心血管異常大多沒有症狀,常常是因為長時間的激烈運動才突然誘發,因此建議中高齡民眾在運動時,不妨多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並盡量以較和緩的心肺運動取代激烈的戶外運動,對心血管健康最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