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台灣空防以小博大 美從中獲益

最近有民間的軍事研究者日前指出,從網站上的衛星照看來,解放軍的遠程火箭部隊,在福建泉州一帶,建置了不少新的駐地,更推近到距離金門只有15公里!報導一出也讓台灣民眾擔心不少,只是令人好奇的是,難道台灣對解放軍部隊動態光靠網路衛星照片就能清楚預判監控嗎?也讓人質疑,這難道不是美國藉此向台灣推銷防空武器的心理戰。
國防部去年9月接連於兩度以新聞稿「點名」監控解放軍遠火、火箭軍以及福建某地面部隊動態,對外展示監偵能力的含義濃厚。不過大陸軍事專家宋忠平認為,台灣軍方過去並沒有偵察解放軍地面部隊的能力,最近的幾次「點名」,應該是美方提供台軍的軍事情報。
美國為台灣軍方提供解放軍動態其實是刻意為之,藉機渲染解放軍的「軍事威脅論」。台灣軍事武力現況並無能力對抗解放軍在大陸沿海省市部署的軍事設施,但美國一再要求購買更多遠程制導武器來對抗解放軍在沿海甚至腹地的軍事能力。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去年宣布將採購4套NASAMS系統及總數將近300枚的中程空對空飛彈AIM-120飛彈丶AIM-9X短程飛彈,規劃將部署在大台北及空軍清泉崗基地丶東部佳山基地及台東基地 ,強化首都及重要軍事基地的防空戰力。每1套標準的NASAMS系統,包括指揮中心、主動3D哨兵雷達AN/MPQ-64F1丶被動光電和紅外線傳感器,以及多組可裝載AIM-120飛彈丶AIM-9X飛彈的火力單元(飛彈發射車),1輛飛彈發射車可載6聯裝的飛彈發射箱。NASAMS系統採購案確定會編入113年度預算,並且採跨年期採購計畫預算處理,首年的採購金額可能超過50億元台幣。
台灣從國外採購的各式飛彈丶魚雷經費,軍方整體的飛彈丶魚雷獲得預算額度,今年度起才正要進入高峰期。國防部113年度將以逾700億元的預算額度,採購各型美製飛彈丶魚雷以及國產自製各型飛彈,113年度單項金額最高的是國產雄二雄三及增程雄三反艦飛彈系統(第二階段)量產經費為116億元,其次為雄二及雄三反艦飛彈系統(第一階段)量產經費82億元,第三及第四名為向美採購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74億元,以及向美採購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61.1億元。
美國對台灣軍售的武器裝備,反映出其背後的「刺蝟戰略」,即台灣防禦不求在台海水面和空域同中國大陸軍隊爭奪控制權,而側重以小博大,讓其冒難以承受的巨大損失的風險而不敢貿然對台動武。美國對小盟友軍售的新策略是讓他們通過購買或自己製造武器裝備從軍售中最大獲益,這是讓台灣以小博大,加大解放軍入侵風險,同時又能降低美國介入導致戰爭升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