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台中太平一區入經藏 合和互協入法華

「太平一區」入經藏菩薩者當中,慈二代劉子甄全家六個人-媽媽劉吟綉、妹妹劉芯宜、阿姨劉燕靜、姨丈林慶堂、表弟林宥均,和他們邀約的一位會眾在同場次演繹,因緣非常殊勝。

劉子甄從小即跟著媽媽參加慈濟活動,2011年媽媽參加《慈悲三昧水懺》演繹,當時她還懵懵懂懂,不知道經文是什麼?而十二年後有此因緣入靈山法會,她便下決心。既使工程師的工作再忙,她一定要參與。

這次承擔演繹種子,4月8日企劃種子第一次彩排集訓,劉子甄說:「很感恩師姑、師伯一起來成就青年組,讓我們有機會站在舞臺,給了我很大的動力,讓自己忙於工作外,每個星期五晚上在大里聯絡處的演繹練習。她期許自己一定會卯足全力與青年組夥伴、志工們彩排練習,共同成就這場入法華。」

2011年上人送給弟子一份大禮,劉吟綉說:「當年孩子還在就學,只有我自己參加演繹。這次全家這麼多人一起演繹,真的很法喜。」

劉吟綉住在南投,經營早餐店,每天凌晨三點即起開店營業。而演繹彩排練習,每星期五晚上在大里靜思堂,回到南投時間已很晚,入眠後不久就要起床,她本來有點擔心自己會成受不了。她說:「但看到兩個女兒認真地學習,我想想,只有三個月的時間,把握珍惜因緣,就跟它拚了,能一家子同入演繹,是一件美事。」

她想到自己承擔活動組,也拿著麥克風站在臺上,如今女兒來接棒,她好安慰。而二女兒劉芯宜今年也參加委員培訓,歲末將受證,一家人同場經藏演繹,更攜手同行慈濟菩薩道,能傳承給下一代,是她最感高興的事。

劉芯宜今年從花蓮東華大學畢業,就學期間,她會利用假日,回到精舍做環保、製作壽桃……今年更在花蓮參與委員培訓。在聽完媽媽和姊姊,看了2022年高雄場演繹的感想後,她決定要把握因緣,參加經藏演繹。

2011年的水懺入經藏,林宥均才四歲,經常隨著父母一起彩排練習。當時的他不了解法髓的意義,更不用說有深刻的印象。但因從小跟著媽媽劉燕靜、爸爸林慶堂、姊姊林瑋潔,一起參與慈濟活動,如成長班、香積……全家都茹素,所以他到學校邀約同學、老師一起茹素。

現年十六歲的林宥均說:「我現在讀高中一年級,雖然面臨課業壓力,但我覺得能透過入經藏演譯,讓自己對慈濟有深刻的了解,是件有意義的事。」

每個星五晚上在大里靜思堂團練,也是他課業補習日,他和媽媽去跟補習班老師協調後調離。林宥均說:「課業壓力大,只能利用搭車時間看手機影片練習。回到家,溫習功課時,也邊看書邊聽經文。」

在彩排時林宥均看到師姑、師伯們,用心地看種子示範演譯的動作與細節,他也非常認真唱誦經文。他說:「雖然會覺得時間很緊湊,但是在驗收時的小成果,更是讓我感受到道氣十足,很有成就感,再累都值得。」

媽媽劉燕靜是太平一區協力組長,她說:「傳承最實在的就是以身作則,帶著兩個孩子一步一腳印的入社區,參與活動陪著他一起做。」她表示一家人能一起入經藏演繹,她開心。看著兒子林宥均排除困難參與,最幸福的是一家人在車內,聽著經文一起唱誦。

在金門讀大學,有四個月沒回家的女兒林瑋潔,六月初得空回來,她跟著媽媽和去彰化靜思堂看大家彩排,感覺場面很浩大,很感動,她決定參加,讓媽媽喜出望外。

林瑋潔說,實習工作簽約到七月份,她跟公司經理商量後,七月份請假,八月再回去補班。表姊劉子甄將演繹影音檔傳給她,將她安排在第六場,也支援第一場次,林瑋潔很珍惜有此因緣。一家四個人皆能入靈山大法會,最高興的莫過於媽媽了。

住南投的黃淑禎,對慈濟不是很了解,只是持善念繳善款,弘法利生。有次在朋友的喜宴上,她與劉子甄同桌。十二年前,慈濟臺中水懺經藏演繹時,她是觀眾席的一人,被當時的演繹情景震撼感動,於是問劉子甄,老的(我)可以參加嗎?劉子甄說:「當然,非常歡迎。」

她加入A藍,第一次彩排時,什麼都不清楚,實是一大考驗!曾經懷疑自己是否可以?當現場看到這麼多的慈濟人共同一條心,為一個目標而努力去完成時,年齡比自己大的都可以,此時不參與要等到何時。

黃淑禎深怕未來演練及驗收的日子不斷地改變,與自己既有行程會衝突,加上從未接觸過經文和手語,音感不好的她覺得是一種挑戰,隨即起煩惱心,擔心因自己的不足,影響大家的進度。

經劉吟綉母女溝通及鼓勵後,請她把心安住。劉吟綉請她到家裡,由女兒劉芯宜、劉子甄兩姊妹教她所有的動作,花了四小時的練習,終於有初步的成果。再來改變自己作息,每天固定時間練習。

她說:「在彩排練習時,周圍的師姊們,如同家人般幫助我,由衷地感謝。世界上唯一不變就是一直在變,既然決定了就全力以赴,心念轉改變自己珍惜這次因緣。」

從演繹中,了解上人帶領慈濟人,從菜市場日存五毛錢做善事,無私的奉獻不求回報起菩提心。慈濟每人每月捐一百元,一元不嫌少。她很認同慈濟的理念,期許自己能夠永遠手心向下,起慈悲心,減少貪嗔癡,幫助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