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文化「尋寶」 促兩岸文化交流

【本報綜合報導】2022雲台文化尋寶暨台灣大V雲南「尋寶」系列活動於7月10日至15日在雲南大理、昆明舉辦,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增進雲台兩地同胞情誼。包括台灣知名學者邱毅、企業代表、媒體記者等在內的20餘名兩岸嘉賓,參加了此次活動。在為期6天的行程中,參訪團成員們先後赴大理、昆明,用鏡頭記錄下了雲南特色的民族文化,兩岸文化聯結的人、物、事,及雲台文化、經貿交流合作的真實圖景。
參訪團走進大理州鶴慶縣、劍川縣與大理市喜洲鎮,實地感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鶴慶銀器鍛制技藝、劍川木雕工藝、白族扎染的發展歷程和成就。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與非遺傳承人寸發標、母炳林、段四興、段銀開等人對談,交流作品創作和兩岸文化交流故事。劍川木雕、白族扎染等傳統工藝名聞海內外。雲南省是中國大陸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非常重視非遺保護與傳承,通過舉辦培訓班、推出具體措施等形式,積極搭建非遺人才培養的平台,做好非遺項目的繼承和傳播。
在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劍川分館、沙溪古鎮,一行人瞭解了南方絲綢之路歷史和馬幫文化;在喜洲古鎮,參觀了白族農耕藝術館和嚴家大院,通過圖片、影像、與白族文化學者趙勤老師對談等方式,深入感知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築特色,瞭解喜洲商幫的興起和白族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歷史。
「大理處處是美景」,參訪團連日來不禁感歎。大理之美,不僅美在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美在文明的生態環境。漫步在大理市洱海生態廊道,美麗風光引人入勝。近年來,洱海生態保護成果顯著,水質改善、海菜花開滿水面、環湖治污體系不斷完善……大理市正以生態保護促經濟轉型,打造一張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新名片。
來到下關沱茶廠,邱毅教授與參訪團一行實地參觀了下關沱茶銀橋廠區、下關沱茶博物館,沱茶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室,瞭解下關沱茶發展歷史,現場體驗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關沱茶製作技藝活態演示;與下關沱茶公司原董事長羅乃炘、雲南農業大學教授周紅傑、下關沱茶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杜發源圍繞下關沱茶百年傳承、發展創新,雲台兩岸茶文化交流、茶產業合作品茗論道、座談交流。

邱毅教授(左二)與參訪團一行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理扎染技藝。

此外,參訪團還來到大理亞星大飯店,與大理亞星大飯店董事長薛一萍等當地台商圍繞「九二共識」30年來台胞台商在大理的工作生活、享受惠台政策措施等融合發展情況進行座談交流。
7月15日上午,2022雲台文化「尋寶」活動走近昆明,在雲南省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基本陳列《文明之光—青銅時代的雲南》,與雲南省博物館副館長樊海濤,原雲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文物鑒定專家張永康等文化名人就古滇文明、古滇文化以及雲台文化交流合作進行對談交流,探尋遠古雲南文明之光,瞭解雲南發展進程中的歷史文化,展望雲台文化交流合作前景。
7月15日下午,參訪團來到西南聯大舊址,追憶那段烽火歲月,感懷中國一代學人的民族精神。參訪團一行先後參觀了「國立西南聯大紀念碑」、原教室、「國立西南聯大博物館」等,回顧體驗「愛國、民主、科學」和「剛毅堅卓」的西面聯大精神。
邱毅盼西南聯大的精神在中國人的土地上永遠長存;時任西南聯大校委會常委張伯苓先生的「愛國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應被當代人銘記。
參訪期間,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為西南聯大精神所深深觸動。邱毅認為,「西南聯大精神中重要的一個字就是『聯』」,「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聯合起來,如當年西南聯大的師生一樣」,今日之聯合,是為使中華民族復興。
無論是遷台文化瑰寶《張勝溫畫卷》,亦或西南聯大舊址,無不承載著兩岸共同的歷史,它們穿越時間長河,架起兩岸文化之橋,牽繫著兩岸人民之民族情懷。文化探尋之旅,引發兩岸嘉賓對當今兩岸關係的深深思考。台灣學者邱毅感慨道,「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呼籲兩岸同胞攜手傳承優秀中華文化,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