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鞠躬 拜謁鄭成功

6月14日上午,天空難得放晴,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陵園拜謁活動如期舉行。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在南安鄭成功陵園,通過視頻直播連線方式,兩岸同胞同鞠躬,共祭民族英雄鄭成功。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及數百位來自各地的鄭氏宗親代表逐一來到陵墓前獻花。
陵墓前 鮮花叢中祭英雄
14日上午11時許,在鄭成功陵墓大幅畫像前,全體肅立,擊鼓鳴鐘聲響徹大地。“群山肅穆,翠柏蒼蒼;東海浩瀚,碧波泱泱。采三山香果,擷九嶺蘭蕙,祀志士英靈兮祭中華之傑魄……”鄭成功陵墓前鄭氏宗親代表先行敬香,共慰英靈,共祈國泰民安樂。在輕煙嫋嫋中,國際鄭成功文化交流協會代表高聲誦讀祭文,50位年輕學子身著古裝,樂舞誥祭。
鄭成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他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維護了國家統一,捍衛了民族尊嚴,偉大壯舉彪炳史冊,永遠值得後人紀念。古韻樂聲中,拜謁獻花儀式正式開始。無論空間的距離有多大,兩岸民眾的心始終緊緊相系。在海峽對岸,位於宜蘭、嘉義的多座臺灣宮廟也同期舉行拜謁儀式。通過視頻直播連線方式,兩岸人民一同鞠躬,共同緬懷鄭成功的畫面留在了民眾心中。隨後數百位從各地趕來的鄭氏宗親及民眾手持鮮花有序獻花。“360年了,作為後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鄭成功捍衛祖國領土,寸土不讓的英雄作為。”從石獅趕來參加拜謁儀式的鄭先生說。“期待明年我們可以到鄭成功陵園前拜謁。”參與拜謁儀式的臺灣鄭成功祭祀聯合會秘書長游添發說,“這是我們共同的信仰”。
廣場上 擂鼓陣陣展氣魄
當天早上8時許,鄭成功陵園廣場上,兩百多位演職人員已早早就位。他們身披戰甲,豎起“鄭”家旗,擺出“宋江陣”,一遍遍地進行著最後的彩排。現場協調人員陳女士介紹說,陵園廣場的表演系拜謁活動的前奏,演職人員數天前便開始積極排練,以期在這個盛大的紀念活動上,通過擊鼓揮劍、對陣搏鬥、隊形排陣、豪邁獻唱等形式真切地演繹出當年“鄭家軍”踏浪出征的氣魄。
在鄭成功陵園廣場上,威風鑼鼓響起來。(林勁峰 攝)
鄭成功陵園廣場上舉行宋江陣武術表演,演員們全情投入演出,演譯出當年“鄭家軍”踏浪出征的氣魄。(林勁峰 攝)
“看到這幫年輕人認真演出,心情很是激動。”參與拜謁活動的鄭氏宗親說,類似的拜謁活動年年都有,但今年恰逢六甲子的“大年”,能親眼看到這麼隆重的拜謁儀式十分難得。兩岸同根同源,雖然因為疫情暫時無法面對面交流,但是依然無法阻斷兩岸之間濃厚的情感交流。鄭成功的愛國主義精神正在代代相傳。“以前我只是從書本上瞭解鄭成功的故事,但是來到陵園之後,感受很不一樣。”參與表演的小盧說,親身感受到兩岸同胞間親密的情感交流後,她內心也更加期盼祖國早日統一。
紀念活動 精彩紛呈 
當天,在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系列活動中,還舉行了“鄭成功精神的時代意義”主題論壇、紀錄片《鄭成功》發佈儀式、“共祭英雄鄭成功 感恩複台六甲子”主題進香、“閩台鄭成功信俗”踩街巡境等活動。
主題論壇
兩岸學者共議“鄭成功精神的時代意義”
第七屆南安鄭成功文化節開幕儀式上,與會數百位嘉賓一同觀看了紀錄片《鄭成功》的片花。臺灣來大陸創業青年許燕宗提到,對鄭成功文化歷史的重新閱讀、重新梳理值得兩岸同胞,特別是年輕人重新學習與瞭解。文化節上還舉行了由國際鄭成功文化交流協會聯合泉州鄭成功研究會、南安市鄭成功研究會推出的“鄭成功精神的時代意義”主題論壇。各界專家學者亮明觀點,進行思想交流與碰撞,進一步深化鄭成功文化研究。據瞭解,此次論壇籌劃時間早,撰稿積極性高,從今年1月中旬發出約稿函起,不到4個月時間就收到各地論文51篇,作者分佈在河南滎陽、江西修水、湖南岳陽、山東青島、浙江溫州、廣東廣州和臺灣高雄、台中等地以及福建省各大院校和研究機構。
“祖國統一是時代的強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臺灣同胞不能缺席。”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台情與兩岸關係委員會主任、泉州市政協一級巡視員駱沙鳴說。國際鄭成功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鄭棟樑在作主題演講時提及,鄭成功精神是中華民族推進祖國統一的一個重要精神武器;是中華民族建設“二十一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一筆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面光輝旗幟。
鄭成功精神對中華民族統一大業、“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主辦方透露,今後將繼續舉辦相關主題論壇,持續弘揚鄭成功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兩岸共祭
兩岸同胞“雲端”共祭鄭成功
“我們共祭民族英雄鄭成功,是為了緬懷他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的壯舉,弘揚他愛國禦辱、忠貞愛民、堅忍不拔的民族氣節,祈望祖國和平統一、大家興旺發達。”6月14日,泉台信眾與鄭氏宗親“屏對屏”相見,舉行“共祭英雄鄭成功 感恩複台六甲子”主題進香活動。大陸主祭人的肺腑之言,通過即時畫面傳到臺灣,在兩岸同胞心間引發同頻共振。
以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為契機,進香活動在泉州南安石井鎮鄭成功廟、臺灣嘉義溪口開元殿同時舉行。通過網絡直播、視頻互動方式,實現兩岸同胞“雲端”共祭。

“共祭英雄鄭成功 感恩復台六甲子”主題進香活動(陳小陽 攝)
暫時的困難阻隔不了兩岸同胞交往交流的迫切心情,阻隔不了兩岸同胞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共有記憶傳承和敬仰之情。在南安石井鎮鄭成功廟內,十余個宮廟信眾與臺灣鄉親,通過電子顯示幕互相致意。廟外,當地諸多姓氏的普通民眾參與踩街活動,逐隊向廟內行禮、致意。在嘉義溪口開元殿,臺灣各大鄭成功宮廟信眾熱情高漲,創下歷次兩岸鄭成功進香活動參與數量之最——超過100家宮廟派員參加。

“共祭英雄鄭成功 感恩復台六甲子”主題進香活動(陳小陽 攝)
螢幕兩端的同胞,血濃於水的牽掛溢於言表,呼籲兩岸融合發展的聲音振聾發聵。
活動開始後,石井鎮鄭成功廟主委、進香主祭人鄭永芳帶領大家共祭英雄。他表示,“共祭英雄鄭成功感恩複台六甲子”主題,得到了參與活動的泉台同胞高度認同。六甲子之前,鄭成功一舉複台,大家感恩他讓兩岸血脈文脈得以賡續、讓中華民族免遭外敵欺辱。
臺灣鄭氏宗親代表鄭永柱表示,應加強宗親往來、情系交流聯誼、共謀互惠合作、凝聚統一力量,為兩岸交流合作開創更新更好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攜手奮進。
臺灣鄭成功紀念宮廟代表許光安說:“鄭成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兩岸人民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他教會了我們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血脈相連。”

“共祭英雄鄭成功 感恩復台六甲子”主題進香活動(陳小陽 攝)
1662年,祖籍泉州南安的鄭成功“開闢荊榛逐荷夷”,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了中華民族利益和民族尊嚴,立下了不朽功勳。如今,鄭成功已成為兩岸人民對歷史、民族、文化認同的橋樑。據不完全統計,臺灣拜祭鄭成功的宮廟社團有170多間,信眾600多萬。南安石井鎮不僅有鄭成功廟,還有被兩岸信眾奉為祖廟的延平王祠。
踩街巡境
共祭國姓爺 同傳成功文化
6月14日上午,連日陰雨收住了雨勢,在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系列活動上,“閩台鄭成功信俗”踩街巡境迎來了今年2月晉升“福建省級非遺”後的首次集中展示。

遊街活動開始(陳小陽 攝)

當日9點40分,鑼鼓喧天,踩街開始。100面旌旗招展,鹽米花水開路,10座宮廟神像端坐八抬大轎、13支南安石井鎮各村居文體隊、1個惠安隨香團,300多人穿著各具特色的服裝,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綿延300多米的踩街隊伍,共祭國姓爺,同傳成功文化。

踩街的游龍從鄭成功廟出發。(陳小陽 攝)

踩街的游龍從成功廟出發,經過“成功故里情兩岸一家親”的巨幅標語,穿過新落成的“成功故里文化園”山門牌樓,按照既定路線,穿行在石井各街道巡境。

遊街活動。(陳小陽 攝)

石井十大宮廟前,踩街隊伍每到一處,文體隊跳著舞步三鞠躬,抬轎的壯漢猛烈搖著神轎,邊向前跑邊高聲喊“進”。如此反復三次,下一個踩街的文體隊、宮廟開始新一波的敬禮。
4.5公里的踩街行程,就是4.5公里的全民同樂風景線。踩街沿線,石井百姓男女老少組隊出動夾道歡迎,共慶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年。“這一次規模很大,非常熱鬧,我們全家都來了。”石井社區的許阿姨說,由於疫情原因,石井已經三年沒有開展巡境活動了,今年是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年,大家非常期待、非常自豪,都相約來觀禮。

踩街隊伍。

石井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文化節活動,石井社區居委會、老年協會,鄭成功廟管委會、延平王祠管委會全員發動,石井各村、社區群眾共同熱情參與,“大家都有共同的心願,共祭鄭成功,祈求健康平安,共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岸早日統一”。
來源:泉州晚報、泉州通、泉州網
記者:蔡紫旻 黃耿煌 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