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總質詢被「沒收」 唱名表決通過事件
【記者張毅基隆報導】市議員王醒之對五月十三日黑色星期五,被「沒收」的口頭總質詢,在臉書上提出八問,並對唱名表決通過事件,不做評論只是提問。
王醒之貼文中表示,從年輕的時候投入社會運動,可能是因為唸心理系的緣故,很早就發現這件事情,大部分投入社會運動的人,心裡面都會有個「社會正義」的概念,這個概念經常會隨著投入的時間與深度而有變化;但不管怎麼變化,更往心底下一層去,還有個訴求或寄情的對象,那就是「人民/群眾」。沒有對錯評價問題,因為就是自問自答,只能對自己負責。
今年三月因為幾位市議員,就是「他們」口中的「你們四個」,包括王醒之、陳薇仲、張淵翔、呂美玲等人,推動「基隆市地方性公民投票自治條例」的修法,在臨時會中竟然有一段極其荒謬的討論,大家討論著「如何才能不討論」,這個想要「還權於民」的地方性公投自治條例,就為了要「等市長」。
整整兩個月後的五月十三日星期五,在市議會再發生一段討論,讓他完全懷疑人生。激辯兩小時沒結果,最後他只能主張「記名表決」,留下紀錄讓歷史公斷。大會決議將接下來跟林右昌市長「面對面」的總質詢,改為「書面」質詢。
因此他對此事不做評論,只是提出八問,第一問,不是說要與病毒共存嗎?不是從三級警戒降為二級了嗎?為什麼防疫指揮官林右昌市長,可以用疫情為由,免去面對面的總質詢?第二問,連陳時中部長都持續到立法院備詢,為什麼林右昌市長不用?第三問,多位議員提出台北市議會總質詢,可以延後兩週進行,為什麼基隆不行?就因為城市博覽會嗎?如果疫情持續,城市博覽會還要辦嗎?第四問,也有議員提出追加預算審查的議程往前挪,把總質詢往後挪,天數不會增加,市長也可兼顧疫情工作,為什麼不行?
第五問,讓市議員各自選擇質詢方式,為什麼不行?第六問,市民只能透過市議員反映民情/疫情,他所代表的選民不會同意他放棄總質詢改為書面質詢,而市議會可以用集體決議,剝奪憲法所賦予質詢權嗎?就連在未開議期間,也只能透過電話提醒局處長、透過於媒體發表文章叮嚀市政府,要注意疫情中經濟弱勢家庭的危機,更何況一般市民?第七問,防疫工作最辛苦的莫過於在基層苦撐的衛政(衛生所)、民政(區公司)、警政、社政人員(及長照機構社工),他們的辛苦很多來自行政流程需要即時調整,但是防疫指揮系統並不一定知道,這點不透過市議員反應,基層同仁敢提出嗎?第八問,還有很多在疫情中同步發生的問題,比方說國道客運停駛危機,嚴重影響暖暖區通勤族、比方說機構群聚染疫的問題,連續兩年再度發生,可以不用質詢嗎?這用書面質詢得了嗎?兩個月後得到書面回覆來得及嗎?
王醒之強調,這件事情可以接受公評,因此不做太多評論,由市民自行判斷。這兩次那不過又是一場「代理人戰爭」。為迴避總質詢,可以躲在廟堂之巔,玩弄民主制度至斯,也算是讓人開了眼界。是體恤市長還是自廢武功?府會一家親是美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