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類普篩累死人 / 楚何

疫情燒不停,全台遍地爆群聚,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將在基隆推動「類普篩」,廣發快篩試劑,大概要36萬支,這是大家第一次聽到的新名詞,對於「類普篩」的構想,馬上引起很多質疑,王必勝解釋類普篩與普篩的最大差別在於使用家用快篩試劑,且不會強制民眾一定要篩。但是這種家用快篩試劑很多人怕痛不敢使用、不會用,在沒有專業人員指導下,民眾光看使用說明書自行操作,恐怕會有許多偽陰、偽陽結果,對防疫的效果其實不會太大,反而累死醫護人員,何不實實在在做社區PCR,才能真正抓出潛在的病毒。
國內本土疫情多點爆發,不明感染源事件不斷增加,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已有17條待釐清的傳染鏈。高雄、新北群聚案中,都陸續驗出全新的亞型株Omicron序列BA.2,傳播速度更快,這就是邊境開放管理不夠或者境外移入感染者在疫管期間將病毒逸出,既然指揮中心要朝著解封的步驟來走,相關的風險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目前許多公衛專家都認為清零不切實際,主張與病毒共存,但這也是相當冒險的做法,誰也沒辦法擔保會得到輕症或重症,或者對台灣醫療體系衝擊有多大。衛福部至今沒有鬆口要與病毒共存,也應該是考量後果難料。
防堵疫情堅壁清野,當然是目前最好的做法,只是家用的快篩試劑不應該當成防疫的主要工具,把試劑發給民眾自己戳鼻孔,衛福部就能了事了嗎?有人批評陳時中對基隆採取「類普篩」這是雙標,原因是陳時中過去曾表示,進行普篩容易有偽陰、偽陽的問題,這是台灣難以承受的,而不願意進行普篩。現在說時空不同,陳時中又願意發試劑給基隆市民普篩,時空固然不同,但是不是專業人員指導下做的快篩依舊會有嚴重的偽陰、偽陽差別,疫情依然控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