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推進譜牒數字化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福建代表團以全團名義提交建議,建議支持福建建設閩籍華僑華人“尋根”工程,其中包括建議把泉州市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升級為全國性平臺。

 
作為中國第一個官方綜合性尋根服務平臺,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有何進展、成效如何呢?
充實譜牒資料
已掃描100多個姓氏族譜近9000冊
梅嶺張氏、嶺頭呂氏、橋頭許氏、武城曾氏……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五樓的資料室裡,分門別類擺放著從泉州市各地徵集來的族譜。在資料室外的辦公區,兩位工作人員正在對族譜進行掃描入庫。
 
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一期)項目管理小組綜合組副組長、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吳凱東表示,目前平臺已經徵集、掃描了100多個姓氏的族譜近9000冊。這些族譜有的是徵集來的,有的是群眾捐贈的,其中不僅有泉州本地的族譜,也有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國家和臺灣地區的族譜。
 
在辦公區的凳子上放著一箱泛黃的古式線裝族譜,上面寫著“南安詩山坊前黃氏族譜”。“這套民國版的族譜是我們剛剛徵集來的,是著名僑領黃正泉先生家族的族譜,一共有24冊,保存得很好,非常珍貴,掃描後我們會歸還給族親。”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館員梁春光說,“從族譜看,詩山坊前黃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天順年間。”
 
而位於泉州市區刺桐路的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一期)項目建設中心裡,工作人員正分別將掃描後的族譜信息錄入電腦。“錄入後,我們要對信息進行兩次校對和一次抽校,確保族譜信息的準確,最終實現族譜數字化。”吳凱東說,“目前,項目已經完成40萬頁族譜的數字化,約占總量的25%。”
上線鄉愁記憶
擬完成3200個涉僑標誌性建築3D展示
泉籍海外華人華僑十分關注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建設進展,據統計,每個月都有近5000人次訪問官方網頁,其中來自海外的點擊量占了三分之二。
 
去年項目亮相第四屆中國數字峰會當天,就有一位僑胞通過系統尋根,成功找到祖籍地。據統計,目前已有50多位僑胞和港澳臺同胞,通過譜牒資料資源找到了家鄉的親人。
 
除了族譜信息的數字化,平臺還完成了僑情與港澳鄉情普查工作,正組織資料錄入,同時全面開展重點僑村和涉僑標誌性建築3D影像採集工作。“我們已經組織人員踩點了90個重點僑村,經摸排、篩選,採集了190多棟涉僑標誌性建築的3D影像。”
 
“今年我們計畫完成400個重點僑村3200個涉僑標誌性建築的影像採集,讓海內外鄉親通過線上平臺可以‘一鍵’找到鄉愁記憶,為下一步尋根謁祖、招商引資做好鋪墊。”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一期)項目管理小組組長、泉州市僑聯副主席鐘文玲說。
規劃項目二期
升級功能架構適應福建省、全國範圍需求
此次福建代表團以全團名義建議升級泉州市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全國性“尋根”平臺,對於項目工作人員而言是肯定,也是鼓勵。
 
鐘文玲表示,下一步,將啟動項目二期前期調研工作,完善平臺架構和功能設置,將平臺提升為福建省、全國性架構,擴大資料庫建設範圍和規模,適應福建省、全國範圍需求;按“公益+商業”思路進行市場化拓展、雲服務拓展等,規劃建設尋根文化園;計畫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建設尋根體驗館,直觀展示僑胞海外播遷史和項目規劃及建設成果。
 
據悉,尋根體驗館建設計畫於今年啟動,建成後,遊客不僅可以體驗“一鍵尋根”功能,探尋家族歷史,還可以生成屬於自己的簡易族譜,列印帶回與親人分享根脈故事。
作者 陳淩鷺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