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法脈專刊】【證嚴法師說故事】念無常 勤精進

人的生命都是生滅、生滅,身生身滅,沒有一個時候停止;不論何時,不但時光在生滅,身體的新陳代謝,也無時無刻不在變換。生命無常,地、水、火、風,若有一不調,身形很容易就毀滅,一口氣出去,沒再進來,就完了!所以要有無常的觀念。印光大師每一天都與「死」相對,不論是床頭,或牆角、門楣,他都將很大、很大的一個「死」字放在面前,常常念:「我將要死了,今天要趕緊認真修行。」
香港有一位比丘尼,叫做佛瑩法師,他學醫,研究生命的來源,對生命瞭解非常透徹,所以出家。一般人的桌上都擺設一些很好看的東西,他卻做了一個小小的棺材,裡面放了一塊死人的骨頭,小棺材放在他的案桌,常常自我警惕:「這口氣出去,若沒再進來,沒多久,就是一塊白骨頭!」這就是警惕無常;今天雖然很平安,明天難保健康,若沒有健康的身體,想要修行、念佛、拜佛、做好事,都沒辦法,所以要與時日競爭,不要懈怠。
有一位無常大鬼,鐵面無私,不論人們地位多高,門口戒備多麼森嚴,照常能進去把人抓出來。「死」這件事最平常、最平等,我們無法設定時間,不要認為「我現在才四、五十歲,還有二、三十年的時間可以活」。我都不敢想自己還有幾年,即使還有幾日,也不敢做打算!佛教徒必定要時時有這種想法,要有無常觀。
佛問弟子:「人命在幾間?」一位弟子說:「一日間。」「不對。」另一位說:「在飯食間。」佛說:「人的生命,無法保持在吃一頓飯的時間。」又一位說:「在呼吸間。」「對了,人的生命就是在呼吸間。」人的生命真的很短暫,在剎那、剎那的生滅中生活。一剎那呼出,不再吸入,就沒命了。死日不知道哪一天要來,所以要常常做死的準備。
人都會想:「我有明天的明天,有明年的明年;今天沒有修,明天還可以再修。」有了「常」,就沒有「無常」的觀念,所以會拖過時日,時光蹉跎,浪費一輩子,到頭來一無所得。若有無常的觀念,自然能夠把握時間,好好愛惜、好好利用寸金光陰。尤其是修行人,絕對不能懶惰,時間絕對不會為我們停留。
【摘錄自 證嚴法師《地藏經講述三》第七章利益存亡品第七1136頁】

【靜思法語】守好規戒向善行

佛法有一句話:「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就是菩薩行。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想成為菩薩,要不畏懼自己的辛苦,為搶救眾生用心付出。不覺得自己辛苦,而說「幸福」。
是啊,但願美滿,你們都是這樣回答。說福不說苦,只求能夠圓滿。但願受苦者脫離苦難,救人者要平安,就是圓滿;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這就是慈濟人。

菩薩救苦 付出大愛甘願做

慈濟人就是抱持這樣的心念,付出心力,自掏腰包,身體勞苦,心存感恩。在他們的觀念裡,這是修行的道場,真正的修行是要為眾生付出。他們明道理,了解菩薩道的過程,所以眾生有苦,菩薩不畏懼辛苦與危險,為救拔眾生而付出。
這一波疫情,整體的慈濟人,不管是醫療的醫王菩薩,還是各社區的慈濟人,只要哪一個地區,需要我們配合做疫苗接種,要用到哪個地點,慈濟人立刻動員起來。大家甘願做,付出之後還要說:「歡喜啊!」甘願做、歡喜受,人間疾苦時刻,菩薩盡一分心力,你們都做到了。
這都是菩薩心、菩薩情,也是菩薩的願力,為眾生而付出。慈善也是一樣,看見社會的大愛,出錢出力,大家願意捨。天下有災難,人人要好好地守護著健康,要付出一分心力,表達虔誠無私的愛,自然這個地方就會平安,遠離災難。

力行減碳 善用雙腳練腿勁

我們的醫療體系同仁們,也從生活中力行減碳。人類製造了許多的碳足跡,造成氣候不斷地變遷,既是由人所造作,也要由人來懺悔,採取行動,在生活中自我檢視。現在的建築都是高樓大廈,升降只靠一根指頭,其實用雙腳踏步、爬樓梯,可以減碳,也可以鍛鍊體力。
醫院裡的醫師、護理同仁和志工菩薩們,他們用雙腳上下樓梯,相信這一雙腿都會很有力,應該人人都很健康。而且,我們的醫療體系都是茹素,病房裡,只要是在醫院用餐的,也都是送素餐。素食,清淨無染的食品,讓身體健康,斷除口欲。

茹素守戒 為子孫留下淨土

口欲,是心靈上控制不住,一個人敵不過三寸舌頭,才造成那麼多的傷殺,這是造惡業、造殺業。佛法說「因緣果報」,科學來說,動物要呼吸,也要排泄,飼養動物的地方,也是污染,而且消耗了多少的水、糧食,這不都是與人爭食嗎?這個地球,養這麼多物種,都需要水,大地的水,越來越乾枯。
常常聽到菩薩們說,做環保就是要守護地球,為了給下一代子孫好的環境。如果為子孫好,為了顧好地球、生活品質和人人的健康,唯一的靈方妙藥,就是茹素、齋戒,守好規戒、心念向善。
善良的心彼此互動、彼此勉勵,人人是菩薩。菩薩守好規戒,付出愛心行善,守護健康、守護生命、守護愛,讓愛鋪滿地。我們的情要鋪蓋長空,海闊、天空都是乾淨的,人間就會平安,大地才能風調雨順。

如來施教法譬雨甘露

作者:靜瑩

上人教導我們法本來就是一相一味,是真實法,法就是理,道理回歸其實是一。佛法是平等的,人人都有機會接觸佛法、接受佛法,但是因每個人的根機不同,堅定修行的心念不一,所以所接受的法,隨著大家的根機、心念大小來接受。
上人舉例告訴我們,這就像我們日常在用的湯、水、茶,湯是三餐吃飯所喝的湯,若平時要喝的是開水,或者要喝的是茶,或者是咖啡等很多種,凡是湯湯水水無不都是,來源都來自於淡而無味的清水,清水來自於天地。
水是一相一味,能讓我們飲用只一項,就是清水,清水能變成很多種名相,就是讓人人所喜愛的味,要茶的味、咖啡的味,或者是可口可樂這種的味道,總是很多種甜、鹹、酸,這些味道都是看人的興趣,但是回歸裡頭的成分,就是一相一味。同樣的道理,所以「機緣不同」,是應大家所喜愛的(依大家所發的願),同樣是水,要調何種味道,就應大家所需要,道理都一樣。
「如來施教法譬雨甘露」。如來的教法是適應我們的根機,眾生的根機不整齊,就如機緣不同,為了適應機緣,佛陀的根機教法總是永遠不變,在這宇宙大空間中有這樣的輪轉、輪迴,這種大地的濕氣再回復到天空雲層裡,再降下雨,這是天地的奇妙,佛法也是一樣。
佛法、上人講經開示,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聞法,只是大家願不願意精進。上人每天的晨語、上人行腳的連線,有些人可以到現場聆聽、有些人包括海外的弟子們無法到現場,但是只要有心,手指一點,打開連線,就可以隨師,這就是平等,差別就在於是不是珍惜,想不想把握機會。
佛法確實是人生的真理,告訴我們努力的方向,一切不從外得。現代人說「人人都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這是一種平等的觀念,雖然大家都有主人翁的資格,還是必須靠自己去努力,否則,怎麼可能成為國家的主人翁?
凡夫,習性很多,雖然我們都是眾生性,但我們很有福報,仍是有佛性的存在,只要覺性現前,知道慚愧、懺悔,發心立願,堅定道心,這個平等是絕對的。
每天有存款的人(聽聞佛法),在急需用錢的時候,才能從提款機內提出來使用,同樣的,佛性本具,並不是求來的。每天薰法香,將法一點一滴收在我們的八識田內,在人事物上薰修、磨鍊,遇到逆境時,才能淡然用智慧圓滿的處理。

證嚴上人《三十七道品講述》

佛陀用智慧,看透人生宇宙、物理四相,世間本來美好,但是災害一來,瞬間就被破壞了。佛陀一再教導我們,世間眾生都是共業!若多數人有一分善,就是共善業,善的力量就能使重災輕受。若時時有慈心、善念、愛意,則善業自然共聚一起,所處的地方就會吉祥如意,所以救世必從救心起。佛陀用種種方法教育我們,要如何修行道業,如何成就善業,都離不開「三十七道品」的常識與觀念,這是佛陀最根本的道,也是三十七種幫助我們深入經藏、體解大道的助道法。
若能體會佛法,就可以深入經藏道理,要懂道理,才能除滅苦患。第一種方法是「四念處」,「念」是能觀之智慧;「處」是所觀之處境;共有四項要觀照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就是觀念,要時時提起心念,反觀自己,我們要時時警惕自己,身和心時刻保持正念,學佛要有正確的觀念,常常顧好身、心的看法,就是顧「念」。佛法並不深,但是要親身力行,才能體會什麼是正確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