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勤基金會為蔡獻友舉辦「微物論」個展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傳統書法與水墨畫,最重要的媒材就是墨,正修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蔡獻友獨創新的「墨結晶」,試圖從文化中挖掘出另一種美,企圖藉由不同材質的介入延展,發現更多被隱藏或忽略在文化裡的美感可能性。
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為提倡蕭勤的創作藝術精神,所設立的「蕭勤創作獎」,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為第二屆,得獎人蔡獻友,現任正修科大教授。他曾獲第十一屆雄獅美術《新人獎》、第十三屆「臺北市美展」油畫類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水彩類首獎,以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創作》的獎助。
2月19日起至4月15日,蕭勤基金會特為蔡獻友舉辦個展「微物論」,45組作品中,有多幅橫跨深具研究性質的創作系列,充分顯露他對於創作媒材的高度挑戰與實驗性,值得觀眾仔細體會其所蘊藏的藝術奧妙。
蔡獻友指出,取名為「微物論」,特別是「微」字,一方面反映所處的世代藝術面向,與體現當代藝術洪流中的逆向藝術洄瀾,同時「微」字也聯結英文「Fine」意涵,隱喻其作品中精微的藝術語彙與創作意識。
尤其「墨結晶」系列,蔡獻友延續與嘗試不同「物」的實驗,使用中國傳統的「墨」素材,藉由不同材質的延展,發現更多被隱藏或忽略的美感可能性。他對於墨的實驗,包括近期的「植物史」與「黑湖錯」等作品,從單一材料的多種「相遇」,進而呈現出「物」的多義性,並發展獨特的東方文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