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新風味 多樣化利用的馬鈴薯新品種「台農4號」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研發馬鈴薯新品種「台農4號」,乾物重含量高且外型佳,兼具鮮食及加工需求,製作薯片時,口感紮實酥脆,不會褐化,加工品質優良,可以得到較目前主要栽培品種「克尼伯」增加10%的薯片產率;作為鮮食利用時,長時間燉煮薯塊,外觀維持完整不會軟爛糊化,口感鬆軟好吃,適用於各種料理烹煮方式。該品種常溫儲藏時,儲藏性佳,不容易發芽,加上加工或鮮食品質俱佳,具多方的優點,提供國人馬鈴薯消費新選擇。
農試所指出,馬鈴薯為國際上重要的蔬菜項目,除鮮食外,尚有薯片、薯條等加工需求,用途多元廣泛。依109年進口資料顯示,臺灣每年進口約2.5萬噸鮮食用馬鈴薯、進口值約新台幣5.8億元,進口加工用馬鈴薯約10萬公噸、進口值超過50億元。
近年國內馬鈴薯栽培面積約2,600公頃,產量為5.3萬公噸,國產馬鈴薯一年一收,產量尚不敷全年需求。目前鮮食品種以「克尼伯」為主,外觀形狀佳,但澱粉含量低,薯片產率較低;加工品種主要為「大西洋」,非常適合薯片加工,但燉煮容易糊化,不適合鮮食。
為培育兼具加工與鮮食用之品種,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自102年起,以加工特性優良的品種大西洋作為親本,與高產、鮮食特性優良的品系雜交,經多年培育,選獲兼具加工與鮮食特性之馬鈴薯新品種「台農4號」。
農試所說明,馬鈴薯「台農4號」種植到採收期約為110天,薯形為短卵形,芽眼淺,外皮淺黃色,薯肉為乳白色,外觀佳,薯球大小均勻,中大薯比例可達70%以上,商品利用價值高。
「台農4號」薯球乾物含量達22%以上,尤其製作薯片時,產出率較克尼伯品種高出約10%,對於薯片加工業者能節省原料費用支出,農民也能契作供應,穩定收益。